摘要: 原標題:北京高中鄙視鏈 校服也是北京各高中較量的戰(zhàn)場 「哥們,你高中跟哪上的?」 「嗨,我二中畢業(yè)的,你呢?」 「二中可厲害啊!我中關村小路口八一
原標題:北京高中鄙視鏈 校服也是北京各高中較量的戰(zhàn)場
「哥們,你高中跟哪上的?」
「嗨,我二中畢業(yè)的,你呢?」
「二中可厲害啊!我中關村小路口八一出來的,領導人母校?!?/p>
看似謙虛平淡對話背后的含義其實波詭云譎,帶著某種心照不宣和意味深長。這一刻,外地人才會真切感受到,自己的確是個外地人。
北京371所高中,有的惺惺相惜,有的互相瞧不起,關系十分復雜。因此,北京人聊起高中,里面全是愛恨情仇、戰(zhàn)火紛飛,有的跟區(qū)相關,有的跟學校相關,還有的跟錢相關,外地人哪怕呆10年,也不一定聽得懂:
海淀 VS 東西二城區(qū)跟區(qū)之間戰(zhàn)火主要關乎學習好壞。
比如,教學質量冠絕全國的海淀區(qū),集中了所有外地人能叫得上名字的重點高中:北大附中、清華附中、人大附中、101中學…
所以,海淀區(qū)出來的孩子都覺得自己是天之驕子,瞧不上所有區(qū):
「我們數(shù)學一模的卷子第一大題那么簡單,怎么你們還到貼吧上說難?把送分題做成送命題你們也挺厲害的?!?/p>
「老師把你們的卷子都當我們考前提高自信的精神偉哥,每次做完我覺得我都能上哈佛?!?/p>
「你們教委的卷子能壓中題嗎?我們海淀區(qū)的題都被你們老師當成寶給你們做吧?」
海淀區(qū)的老師和家長時常這么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可別學城里那些胡同串子,長大了只能掏大糞?!?/p>
這里的胡同串子,說的就是東城區(qū)和西城區(qū),在教學質量上唯二能跟海淀區(qū)一戰(zhàn)的選手。
但是,這2個區(qū)的同學根本不比學習,他們自視最Local,遍地是百年老校,主要從地緣優(yōu)勢和歷史傳承上鄙視海淀,從來瞧不上海淀的書呆子:
「我們學校建校200多年,那會可是王侯將相孩子上的學校,蕞爾海淀也就算是個應試教育的暴發(fā)戶。」
「除了我們之外其他區(qū)不是河北外埠,就是不入流的郊區(qū)和亂葬崗,你拿什么跟我比?你們這群海淀鴨子?!?/p>
這種互相瞧不上全是雞同鴨講,一言蔽之:不求對方服不服,只問自己爽不爽。
至于其他區(qū),好學校乏善可陳,地理位置又不突出,無力一戰(zhàn),始終處于被忽視的位置。
一個學校 VS 另一個學校北京各高中之間,較量頗多,但角度各不相同。
比如校風開放的北京二中,經(jīng)常給學生開設各種奇奇怪怪的選修課,比如「漢武大帝」「拜占庭帝國」以及「莎士比亞究竟是誰?」,沒事還搞個境外文化交流。
于是,那些思維活躍、穿漢服上課的二中同學,最看不上校風嚴謹?shù)母咝8街小?/p>
在他們眼里,就算考上哈佛耶魯也只是寫八股的書呆子,只有二中是北京教育的耶路撒冷,只有他們自己才是祖國的希望,國家的未來。
北京二中挨著李敖故居
以至于在城隍廟吃個早飯,二中學生眼神里都有睥睨天下之感。
甚至他們自己內部會說:不要跟附中的書呆子走太近,因為白癡是病、會傳染。
二中瞧不起高校附中,高校附中也瞧不起它:一幫不務正業(yè)的小狂人,能干什么正經(jīng)事?
然而,高校附中之間也互相瞧不上。簡單來講,就是比拼身后「爸爸」的實力:北大附中和清華附中互相瞧不起,這兩家又一起瞧不起人大附中…反正就是一本糊涂賬。
最有意思的是這幫人的攀比話術,倘若你問清華附中的同學要考哪所大學,他們會說:
「學習不好,學習不好,還是考本校抄個近路吧?!?/p>
「那家學校啊?」
「五道口職業(yè)技術學院,真不想去,還是羨慕北大輕松的氛圍啊?!?/p>
五道口職業(yè)技術學院,也就是為世人所知的「清華大學」
這種羨煞旁人的對話,就是高校附中學霸們最具代表性的自謙說法,暗含著專屬于文化人的Battle:誰最謙虛誰就贏了。外地人要不了解背后的彎彎繞繞,根本感受不到這里面先抑后揚,回味悠長。
除了比校風、拼「爸爸」,校服也是北京各高中較量的戰(zhàn)場。
在校服領域,北京二十五中(育英學校)誰也不服:他們憑借獨一號的無拉鏈極簡主義校服,在款式上完勝中國標配「Zip Hooded - 拉鏈跑步服」。
在他們看來,除了他們自己,別的學校校服都是千篇一律垃圾,既然衣服垃圾,想必穿衣服的人也好不到哪去。
這種態(tài)度讓一墻之隔景山學校有點不爽,作為坊間著名的高干子弟教育基地,學校里部級子女一抓一大把,再加上倆學校之間籃球比賽引發(fā)的恩怨,景山學校學生選擇從更犀利的角度回懟二十五中的朋友:
「嗨,光校服好看怎么了,那也是花錢就能上的平民學校啊?!?/p>
這些只是北京各高中之間較量的縮影,毫無章法可循。如果硬要找一個普適性的規(guī)律,應該是這樣:
「永遠瞧不起旁邊的學校?!?/p>
貴族學校 VS 所有學校還有一些愛恨情仇簡單直接,與錢有關。
主要集中于一類特殊的學校,他們地理位置偏僻,有的甚至建在埋紫禁城退休太監(jiān)的亂葬崗。教學質量也一般,北京重點高中排行榜里根本找不到。
但他們年學費贊助費破10萬,有雙語教師,席夢思獨衛(wèi)宿舍,一年還能2次出國游學。
他們就是「貴族寄宿學?!?。
這些學校的學生愛比課程:有游學的不如有天文臺的,有天文臺的不如有擊劍的,有擊劍的不如有馬術的…
課程安排越稀奇,學校也就越高檔。
比完課程還要比同班同學:「我跟家有兒女的劉星一個學校?!埂肝腋戮V兒子郭麒麟同班?!?/p>
最后,只有一個人能結束這場較量贏得全場注目禮:「我跟XXX集團創(chuàng)始人千金是同桌?!?/p>
但比來比去都是貴族學校內部矛盾,當他們團結起來時只鄙視一種學生:
不是他們學校的。
他們認為,你們學校收費再高能有我高?你身邊有這些牛X的人嗎?你們那么努力最后不還是要過上我這樣的生活?
所以,當你聽見匯佳國際學校、愛迪國際學校、二十一世紀實驗學校這些高中名字時,一定要適時夸出這句話:「你家挺有錢啊!」
再適當捧他兩句,哥們一準帶你去工體西路一頓海耍,跟你推杯換盞不說還要跟你拜把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特別是在北京。
這座2200萬人的大城市,雜糅著各種文化,吞吐著數(shù)之不盡的人與情,與高中有關的故事不過是其中頗富趣味的一角。
但是,城市在膨脹,故事在消逝。
現(xiàn)在的北京人只能在消逝的故事中尋找曾經(jīng)的北京,外地人在與北京有關的故事中,似懂非懂地尋找融入這座城市的方法。
有些不同,但也沒什么不同,終究是這座城市濃墨重彩的背景里輕描淡寫的一筆。
原標題:更好地養(yǎng)育:培養(yǎng)能力,而不是消除行為 - 選本好書,讓生活松弛有度
觀察2024-11-26 11:59:24
原標題:高校商業(yè)街回收地溝油?校方回應 重慶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11月23日就網(wǎng)
觀察2024-11-25 18: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