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產品要適應教學狀態(tài) 如何保證最終教育效果是考驗 不論采取什么樣學習形式、或使用什么樣的互聯網工具,最終檢驗產品是否有用的標準是學生
原標題:產品要適應教學狀態(tài) 如何保證最終教育效果是考驗
不論采取什么樣學習形式、或使用什么樣的互聯網工具,最終檢驗產品是否有用的標準是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效果。這就需要學校本身能夠熟悉使用在線教育工具,按學校的教學大綱以及規(guī)劃在線上有序推進,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這才是疫情期間堅持“線上辦學”的初衷。
阿星預計,K12教育產品將逐漸從企業(yè)管理軟件和工作平臺,逐漸轉移至專業(yè)互聯網教育產品平臺之中,并且在學習氛圍的嚴肅、認真要求之中,將逐漸吸引至更為專業(yè)K12教育工具之中,這是老師、學生、學校共同理性選擇的結果。
從老師層面而言,K12教育效果要落地取決于老師,互聯網產品服務好老師更能夠體現教育的本質,我們知道,K12階段學生自制力差、自學能力相對欠缺離不開老師教導和督促,只有老師對產品認可,才能保證相應的學習能在(學生和家長那里)執(zhí)行下去。在針對老師工具培訓上,清北網校每日安排4場線上培訓面對教師即各校管理員進行詳細的系統(tǒng)使用講解并配備了專人實時響應。
從學生層面而言,互聯網教育工具也要考慮學生在屏幕學習的個性化需要,比如設置每節(jié)課20分鐘、課程課間休息、體育鍛煉時間以及學生在屏幕前的隱私保護等等,對不同學生的知識疑惑舉手反饋、申請老師答疑等需要產品功能需要兼顧到,甚至專業(yè)教育工具本身能幫助學生提請預習,結合直播回放對知識點查漏補缺。
從學校層面而言,學校不僅需要應對疫情時期的教育,還要考慮在疫情結束該系統(tǒng)能否繼續(xù)給學校教育發(fā)揮作用。學校入駐清北網校“空中課堂”之后,可以依托平臺實時管控的直播間、查看上課人數和同步分析課程數據、精準把握直播的效果。
因而,按照阿里巴巴、騰訊、字節(jié)跳動對于K12教育的布局來看,阿里巴巴提供交流工具會隨著學生的正常開學而出現用戶流失,所謂“來得快走得快”局面。騰訊產品未來在與學校合作層面上會加大對于學校信息化產品扶持力度,并重視K12教育內容生態(tài)的建設。而輔助學校的在線教育工具比如清北網校,將會成為學校開展線上教學以此為重要補充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