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作文題為什么這樣出?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公布高考語文作文命題思路 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后,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公布了2024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的命題
原標題:作文題為什么這樣出?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公布高考語文作文命題思路
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后,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公布了2024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的命題思路。
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制的語文作文試題共3道。試題貫徹落實中央領導人關于“建設教育強國”重要論述的精神,聚焦發(fā)展新質生產(chǎn)力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著力考查學生探索性、創(chuàng)新性思維品質,激發(fā)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引導學生借助語言文字解決真實問題,學會溝通、善于表達。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激發(fā)探究意識,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答案與問題”聚焦技術發(fā)展背景下“問題”內涵與外延的變化,思路開放、多元;“抵達未知之境”突出不懼失敗、不斷嘗試、放眼未來的品質;“真正的相遇”引導學生結合切身的體會或對社會的觀察去思索成長中的典型問題。3道作文題均以“好奇心、想象力、探究欲”為中心,融合社會與個人、科學與人文,強化對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潛質的考查。
貼近學生生活,彰顯青春氣象。作文題與考生生活息息相關,每道題可寫的空間與切入角度都很多,學生既可以書寫時代主題,也可以結合個人生活與學習,從身邊具體事例談起,表達個人成長中的感悟與思考,彰顯直面成長、勇立潮頭的青春擔當。
精選典型素材,引導解決問題。作文材料文字簡潔,意蘊豐富,引導學生針對特定的現(xiàn)象去觀察、歸納,凝煉想法、提出問題,或生動記敘,或深入論證,體現(xiàn)思維的形象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獨創(chuàng)性。
2024年高考3道作文試題緊扣中央領導人有關“教育強國”重要論述精神,精心選材,合理布局。試題言簡意賅,不在審題立意上設置門檻,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結合生活體驗或社會議題都能找到寫作切入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個性寫作,助力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
廣東高考語文作文題命題思路
本題材料由兩句話組成。“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這句話,聚焦于在科技發(fā)展應用的背景下“遇事不決問搜索”這一人人皆知且時時為之的常見現(xiàn)象;而“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則把話題導入“答案與問題”這一對核心概念。材料以問句作結,結合引導語“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可知,本題并不局限于要考生就問題本身回答“是”與“否”,而重在考生的“聯(lián)想和思考”上。
題面文字簡潔,指向明確,審題并沒有難度;話題發(fā)人深省,意蘊豐富,給寫作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間。本題具有較強的思辨性,考生可以思考的維度很多:
比如問題的“多與少”,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但人類還在不斷思考,伴隨著舊問題的解決,新問題會不斷產(chǎn)生,推動人類不斷邁上新臺階。
又如問題的“淺與深”,最容易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和人工智能迅速得到答案的,往往是知識性的問題,而更深層次的開放性問題、復雜性問題、涉及價值判斷的問題,卻很難直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和人工智能找到答案。“淺問題”的迅速解決會助推人類更好地向“深問題”探尋。
再如問題的“得與失”,當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人類是否會變得習慣于讓機器代替思考?缺少了知識的積累過程和難題的探索過程,人們是否會越來越喪失提問的能力?表面的“問題”少了,但深層的“問題”是否會更嚴重?
本題立足于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考生可以就某個論題加以充分論證,對某個現(xiàn)象進行深度揭示,甚至也可以從更為樂觀積極的角度去暢想未來科技的發(fā)展。一篇回應時代之問的議論文、一篇感悟獨具的記敘文、一篇情真意切的抒情文,都是本題的合適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