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小學新英語教材難尋一個漢字,家長看完懵圈!背后真相更殘酷 9月份一開學,不少三年級的家長叫苦連天。在此之前,網上已經公布了新版的英
原標題:小學新英語教材難尋一個漢字,家長看完懵圈!背后真相更殘酷
9月份一開學,不少三年級的家長叫苦連天。在此之前,網上已經公布了新版的英語教材,已有不少家長怨聲載道,新版三年級英語上來就是對話,除了封面,最后幾頁單詞表和封底,連一個漢字的“撇捺”都沒看見,這叫孩子怎么學,我怎么輔導?
解答這個問題,先說一個親身體會。我認識一個南方小縣城四年級的孩子,學了一年學校的英語,和基本沒學是一樣的。
我發(fā)現(xiàn)她在某APP上跟著讀單詞,幾乎沒一個單詞的發(fā)音是正確的。因為這個孩子三年級才接觸英語,沒有聽力基礎,沒有音標學習的基礎,加上家里不重視,導致她學了一年英語,聽說全走樣了。這以后得花多少時間才能糾正過來,再不重視越往后會越吃力,要知道新的英語教材將加大聽力和口語的訓練比重。
這不,我孩子今年正好上三年級,英語第一次布置作業(yè),就是發(fā)口語視頻,還得親子互動。幸虧我孩子4歲時,我已經提前布局,把散裝英語撿起來,學一些英語入門的基礎知識輔導孩子,同時讓孩子在某馬APP上已經學習了4年的英語,這些對他來說很容易。
所以,有家長抱怨英語這事,怪出版英語教科書的老師嗎?
這是教育部門的決策,但一個家長,或一群家長怎么可能和整個上層的決策抗衡呢!
你要么適應規(guī)則,要么逃離規(guī)則。
然而,我們無法擺脫規(guī)則的束縛,只能去適應規(guī)則。因為抱怨向來無法解決問題,面對現(xiàn)實吧,即便它極為殘酷。
除了北京等那些一線城市的孩子在一年級就上英語課之外,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到三年級才開始學。實際上,家長有充足的時間給孩子提前做好英語學習的準備。
這兒有兩個辦法。一個是你要是經濟條件不錯,提前花錢找英語培訓機構教孩子;另一個是你要是不想花錢,網上學習的資料多的是,你自己可以一些知識,提前給孩子進行早期的啟蒙教育。
那些忙著掙錢養(yǎng)家,實在沒精力的家長不算在內!
可好多家長這兩個辦法一個都不弄,就待在自己的舒服圈里。等孩子上了三年級,你說英語太難了,自己輔導不了,這不是自找的嘛!
這明顯就是想躺平,可心里又不情愿!
等以后,孩子英語成績差時,又跳出來責怪孩子不努力,責怪上面不取消英語的主課地位,總之就是沒有自己的責任。
英語取消主課地位都喊了十幾年啦,就連鄭強呼吁這事兒都沒個結果,咱們能比他厲害嗎?
與其在這糾結、難受,還不如認認真真對待。你不重視,自然有別的家長重視。
所以呀,家長要是不重視英語這門高考學科,那其實就是在給自己家孩子挖了個大坑,這一點我真是怎么都想不明白。
正如一位家長說的:積極面對才是硬道理!現(xiàn)在不是上學難,考試難,而是干什么都難,做父母的也做的很不容易呢!難,是有道理的,中國人口這么多,難是為了拉開距離,不難怎么把你篩出去。
另外,家長有必須意識到一點,當下的英語早已經成為了貴族英語,成為階層的象征。
越頂層的家庭,就越重視英語,海淀小學生的英語水平已聞名全國,部分孩子的水平甚至達到高考的水準,背后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在此就不展開了。
告訴家長們一個不愿意相信的更殘酷的真相:就孩子的分化而言,莫說中考分流,很多孩子早在小學階段就已經被英語分流了。
老祖宗一再告誡我們: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最后給一些家長提個醒:勿臨渴而掘井。對大多數(shù)家庭的孩子來講,孩子四五歲的時候,母語的發(fā)音基本上能說得口齒清晰,這時候就是學習外語的最好時機,而且孩子還處在語言的敏感期。
要是過了這個階段,孩子的心就開始變得狂野、任性,再讓孩子學英語,肯定會更難,等到三年級再學那可就真的完全錯過最佳時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