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那些被忽悠開托育店的 90%都虧損了 剩下的10%,多數正在走向進退兩難的境地:單店雖然能盈利,但收回前期的投資款還需要漫長的時間,關店舍
原標題:那些被忽悠開托育店的 90%都虧損了
剩下的10%,多數正在走向進退兩難的境地:單店雖然能盈利,但收回前期的投資款還需要漫長的時間,關店舍不得;繼續(xù)開吧,勞心勞力,實際也賺不了多少,3歲以內孩子的照料太容易出黑天鵝事件,政策監(jiān)管又不明朗,加上出生率下降,未來招生會越顯得困難。
1 虧損常態(tài)
又一家托育機構關店了。
7月底,上海知名托育+早教機構凱瑞寶貝被爆出多家門店關停,人去樓空,教師發(fā)不出工資,家長投訴退費無門。
很多家長在聽聞上??偛砍霈F資金鏈問題后,擔心學費被“卷走”,開始申請退費。隨后,多米諾骨牌倒下,凱瑞寶貝在外地的加盟店相繼收到了大量的退款申請,并接連出現閉店的情況。
2007年創(chuàng)辦的凱瑞寶貝,已經從事托育行業(yè)10多年,陸續(xù)在全國開設了將近100家分店,其中一大半在上海。2018年,上海市率先推出托育行業(yè)監(jiān)管政策,規(guī)定托育機構必須獲相應資質才能經營。但辦理資質絕非易事,場地、消防等要求嚴格,之前開設的托育店多數處于不合格狀態(tài),耗費大量資金用于裝修改造、申請牌照后,凱瑞寶貝失血嚴重。在“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服務信息管理平臺”上查詢發(fā)現,凱瑞寶貝已獲合法登記備案的僅1家。
2019年上半年,凱瑞寶貝曾多方尋求融資,但“無證經營”成了死穴,沒有機構愿意投資一家隨時面臨停業(yè)整頓風險的公司。
創(chuàng)始人夫妻倆從高薪行業(yè)離職,辛辛苦苦經營10年的教育情懷,一朝間分崩離析。
幾個月前,某一線城市托育機構的20多家門店同時關店。這家曾獲得數千萬元融資的托育機構,夢想做中國的Bright Horizon,終究是倒在了下一輪融資的路上。創(chuàng)始人并沒有放棄,而是轉身成為創(chuàng)業(yè)導師,以《托育的100種死法》活躍在教育行業(yè)的各種論壇。
像極了一幕黑色幽默。
誠然,這些托育機構現金流斷裂、被迫關店,有經營不善的原因,但為何托育行業(yè)頻發(fā),而不是其他教培行業(yè)?其背后的政策變動、資質風波、商業(yè)模式、行業(yè)問題等,更值得我們細思。
2 真實需求
作為一個典型的政策驅動型行業(yè),托育經歷了全面發(fā)展到逐漸被迫消亡,如今又開始興起。
其發(fā)展過程可以簡單概況為5個階段:
2018以來,出生率下滑迫使政府鼓勵民營資本辦托育,2018年4月,上海市政府印發(fā)《關于促進和加強本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10月四川跟進發(fā)布政策,2019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將托育的政策導向推向高潮。
社會的變化,確實催生了托育需求的擴大:二胎比例上升,工作和經濟壓力使得托育成為了部分家庭的剛需。
出生人口大幅度下滑,2016到2018年,新生兒數量從1786萬下降到1523萬,但更值得關注的是二胎比例在2018年已經提升到51%,這意味著什么?如果剔除二胎的因素,出生率下降會更快。2018年出生的孩子中,超過750萬是二胎,二胎的家庭更多是中產以上,其父母正處于事業(yè)高峰期,老人照顧孩子力不從心,合適的保姆價格高還很難找到,托育就成了被迫的選擇。
所以,托育的真實需求和一個城市媽媽的工作壓力有直接關系。右圖顯示的是部分國家媽媽參與工作的比例和0到3歲早托服務的關系,基本呈現正相關趨勢。從這個角度分析,一二線城市的托育需求真實存在,三四線城市的托育需求不一定存在,因為二胎比例少,家長工作壓力相對較小,家里也有老人可以帶孩子,去三四線城市開托育店,就不是個明智的決策。
3 繁榮假象
但從2018年開始火爆的托育,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一個資本的新出口。
2015-2017年,教育行業(yè)投資開始興起,資本如潮水般涌入,大量的投資機構和投資人進入幼兒園市場,但是幼兒園行業(yè)的監(jiān)管逐漸趨嚴格,2018年11月學前新規(guī)的推出,禁止幼兒園資產上市,基本斷絕了投資幼兒園后的退出通道。所以,這些已經收購幼兒園又無法退出的投資機構,開始把戰(zhàn)略目標轉移到托育,因為從理論上來說,3-6歲的幼兒園和0-3歲的托育是看起來可行的年齡段延伸。
一方面,已經收購幼兒園的機構,被迫轉型到托育,另一方面,前期募集資金準備用來投資幼兒園的機構,為這筆資金找到了新出口。2015-2017年幼兒園行業(yè)投資的景象,重現于托育行業(yè)。資本的戰(zhàn)略轉移,導致整個托育行業(yè)的估值偏高,很多拿到投資的機構都是在跑馬圈地。某明星托育機構,在僅有2、3家店的情況下,就估值10億,簡直無法理解。
雖然資本涌入,但教育行業(yè),實在不是個燒錢能跑出來的生意?;ヂ摼W行業(yè)、瑞幸咖啡能燒錢燒出市場領先地位,因為賣的是產品,可以實現標準化,而教育行業(yè)本身具有服務屬性,服務是最難標準化的,特別是托育的師資幾乎空白,燒錢擴張毫無意義?;蛟S有人認為燒錢圈住用戶就能產生價值,但教育機構的任務是教育,銷售過多與本職無關的東西,家長和老師都不滿意,不可能像互聯網公司有了用戶后可以賣各種商品。
托育作為資本的新出口,只是一個自我安慰式的戰(zhàn)略延伸。0-3歲和3-6歲的教育,完全不一樣(后面會詳說)。
政策鼓勵托育沒錯,但資本瘋狂追捧后,托育的真實需求被嚴重夸大。很多人會對比入托率,中國現在僅有4%,丹麥62%、法國56%、韓國53%,假如我們國家的入托率在未來5年、或者10年達到發(fā)達國家50%的水平,按照類似這樣的邏輯,可以推算出托育行業(yè)的千億規(guī)模和超高增速,簡直是令人振奮的一片藍海!
但這樣籠統(tǒng)估算一個千億還是萬億的規(guī)模,對實操沒有太大意義,甚至是誤導。線下教育機構,都有區(qū)域屬性,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的情況肯定不一樣,真正和一個托育店有關系的,可能僅僅是方圓五公里之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