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風平浪靜之時,安全責任怎樣落實到人人?危機降臨之瞬,應急措施如何響應到處處?成為眼下安全生產工作中的落腳點。今年6月,作為第23個全國安全生
風平浪靜之時,安全責任怎樣落實到人人?危機降臨之瞬,應急措施如何響應到處處?成為眼下安全生產工作中的落腳點。今年6月,作為第23個全國“安全生產月”,其主題又一次回歸到“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暢通生命通道”。
人人講、個個會的底層邏輯是什么?除了從每個組織、每個網格的角度出發(fā),開展宣傳培訓和模擬演練,把安全意識、主體責任、應急機制與考核對象“套牢拴緊”、“強行灌輸”之外,作為直面每一道安全關的一線人員,更應該在內心把安全意識、應急手段真真正正地“支棱起來”,把安全生產當成自己的事。
然而,不少人安全意識淡漠,以為安全隱患、突發(fā)事故離自己還很遙遠。比如不認真閱讀通知導致用火用電過失引發(fā)火災;比如超重搭乘電梯、逆行電梯造成墜落事故;比如未定期檢查儀表盤讀數、超期使用設備使得氣體泄露;比如沒有雇傭持有證書的專業(yè)人員操作專業(yè)設備……為了按部就班地維持日常運行,為了確保盈利,為了完成訂單,想當然地認為安全事故與自己無關,視他人的安危而不見。
其實,安全隱患體現在我們生活中方方面面,大到高層建筑的施工作業(yè),小到店鋪、家庭的用氣用電,都有安全生產事故的例子。當我們神經松懈時安全隱患便會趁機偷襲,造成無法逆轉的損害。我們都是生產生活的參與者,在安全隱患的預防面前,沒有局外人,不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只有我們不斷提高個人的安全生產意識,才能筑牢全民安全生產的堤壩。
每當新聞報道因安全隱患而造成的遺憾,讀者們都在唏噓中感到震驚甚至是憤慨。防范安全隱患沒有滿分,但安全生產卻要靠滿分才能起步,只有確保在每一次面臨可能存在隱患的場景時規(guī)范化處理,多替他人和自己考慮一些,才能盡善盡美。
暢通生命通道,不僅僅是一個動作,更是一種意識、一種態(tài)度。心中若無生命通道,現實便不容易再有;心中的生命通道一旦堵塞,現實的通道也難保暢通。2020年5月6日,由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印發(fā)實施的《推進安全宣傳“五進”工作方案》,為安全宣傳教育在企業(yè)、農村、社區(qū)、學校和家庭的覆蓋面打好了基礎。足以看出,安全知識本就與每一個個體息息相關,開展安全教育、強化安全意識必不可少。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逐漸開始借助VR等前沿技術開展安全教育培訓。置身于虛擬的現實場景中,參與者能夠看見各類潛在的安全隱患,通過讓人親眼見證不安全行為的嚴重后果,切實提高了人們的安全意識。既可以看到設備使用不當造成的人身傷害和危險,又能更好了解和掌握相關工作技能,可謂是一舉多得。當然,安全教育培訓還有諸多方法,參與者有了情緒代入,把安全意識放在開展工作的首位才是安全教育的意義所在。(聶盡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