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 月2 日,長沙理工大學公寓熱水服務中心的工作發(fā)布了一則通知,稱熱水系統(tǒng)將升級改造,升級后支持手機" 無卡消費、充值、報修和信息發(fā)布"。
12 月2 日,長沙理工大學公寓熱水服務中心的工作發(fā)布了一則通知,稱熱水系統(tǒng)將升級改造,升級后支持手機" 無卡消費、充值、報修和信息發(fā)布"。升級后的系統(tǒng)需要更換宿舍內的熱水表,這也就意味著原有的熱水卡已經無法使用,需要下載一個APP,需" 掃碼" 才能進行洗澡。(12月5日《瀟湘晨報》)
這個名叫“悅享校園”APP的使用似乎并不比插卡洗澡方便。打開APP進入“洗澡”界面、選擇熱水器、打開藍牙等待連接、點擊“開始”后洗澡前的準備才算完成。同時,藍牙的連通性影響著熱水的供應,這一過程的繁瑣也影響著學生日常對熱水的使用。在改革熱水系統(tǒng)后,長沙理工大學學生們的抱怨似乎并沒有減少。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對手機APP的使用能為學校的管理帶來許多便利,但若過度使用,就成為了學生的負擔。
長沙理工大學對熱水系統(tǒng)進行改革,究其原因,是學生抱怨學校五花八門的卡太多,容易混淆或者弄丟。然而學校在制訂改革措施時,卻忽略了學生的真實訴求。學生的想法是希望學校能將各種卡合為一體,升級成一卡通,而不是希望在手機里多增加一個APP。如今,對APP的應用成了高校的普遍現(xiàn)象,簽到、打水、開門禁、洗衣服……似乎學校的學習與生活處處皆可用APP,這不僅大大占用了學生的手機內存,也讓需要頻繁打開各種APP,以及被其占據(jù)著手機內存的學生們苦不堪言。
手機APP固然能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為大學生提供一定的便利,但前提是要恰當?shù)?、合理地運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管理“APP化”。除了長沙理工大學,其他一些高校也存在著“多APP”的現(xiàn)象,甚至存在將APP與學分、畢業(yè)證掛鉤的強制學生下載的情況。這些APP良莠不齊,有的粗制濫造,容易出現(xiàn)閃退、不兼容、信號不強等現(xiàn)象,使得學生的使用體驗不佳,還有的包含著各種廣告,讓使用者煩不勝煩。出現(xiàn)如此的現(xiàn)象,不禁讓人思考:高校對APP的使用,其初衷究竟是出于為學生提供便利還是利益?
高校對APP的使用是值得肯定的,但無論何時,高校都應將學生放在第一位,注重學生的體驗。使用APP的目的是讓師生感受到現(xiàn)代化管理與服務的高效率,若其使用體驗不佳,也就失去了一定的意義。其實,在高校的生活服務方面,除了應用各種APP,一張“一卡通”就能覆蓋到學生日常生活的許多方面;在高校的學習管理方面,選用APP時要仔細進行篩選與甄別,盡量精簡學生的“APP下載清單”,為學生“減負”。
就推行洗澡APP的長沙理工大學來說,其管理者只考慮到了學生“多卡”的負擔,卻沒有靠考慮到學生“多APP”的負擔,可謂是“治標不治本”。盡管其對于學生反映的問題作出積極回應的態(tài)度值得肯定,但在作出決策之前,應多聽聽學生的聲音,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同時,在著手推行相關措施時,可以先以點試運行,根據(jù)獲得的反響來考察、判斷其是否有不足之處,是否存在值得改進的地方。
高校在推行一項措施之初,不能“說風就是雨”。有時候,雷厲風行、行動高效不一定是明智之舉。在管理與服務方面,高校應多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為學生著想。(文/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