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12年前,那個拒絕72萬獎金從港大退學再戰(zhàn)高考的遼寧狀元,咋樣了 高三無疑是十年寒窗苦讀中最煎熬的階段,相信任何人都不愿再次體會。 可遼
原標題:12年前,那個拒絕72萬獎金從港大退學再戰(zhàn)高考的遼寧狀元,咋樣了
“高三”無疑是十年寒窗苦讀中最煎熬的階段,相信任何人都不愿再次體會。
可遼寧本溪有一個女孩,放著香港大學提供的讀書機會和72萬港幣的全額獎學金不要,卻偏偏踏上了無比煎熬的復讀之路。
2013年,遼寧高考文科狀元劉丁寧,面對無數(shù)高校投遞過來的橄欖枝,她堅定地選擇了理想中的香港大學。
可在開學僅僅一個月之后,劉丁寧卻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執(zhí)意從港大退學,即使學校拿出72萬的獎學金挽留,她還是選擇了復讀。
劉丁寧的做法震驚了無數(shù)人,外界實在想不通她為何要放棄大好前程,將自己置于不確定的環(huán)境中。
如今,12年時間過去了,劉丁寧現(xiàn)狀如何?她當初退學的原因是什么?她又是否后悔當初任性的決定?
天之驕女的煩惱
1994年,劉丁寧出生在遼寧本溪,她的父母都是大學生,這也使得劉丁寧從小就特別愛學習。
經(jīng)過父母悉心的教導和長期影響,劉丁寧深深愛上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總想追逐最純粹的國學,而這份熱愛就像一顆種子,在她的心里生根發(fā)芽,并慢慢變成了她的人生理想。
2013年,劉丁寧參加了高考,她不負眾望地以668分成為了遼寧省的文科狀元,而這的好成績也瞬間就讓她成為了各個名校爭搶的香餑餑。
在眾多名校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北京大學和香港大學,北大是國內(nèi)最好的大學之一,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氛圍,是莘莘學子都非常向往的最高殿堂。
而港大則代表著更加國際化的教育和更寬廣的發(fā)展前景,并且這所學校還愿意為劉丁寧提供72萬港幣的全額獎學金,這對家境普通的劉丁寧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誘惑。
面對兩所同樣優(yōu)秀的大學,劉丁寧陷入了糾結(jié),無奈之下她只能求助父母。
劉丁寧的父親更看好北京大學,因為他覺得北大更適合女兒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而且離家近,方便家人照顧。
但母親則更傾向于香港大學,認為港大提供的國際化環(huán)境更有利于女兒未來的發(fā)展,而且豐厚的獎學金也能減輕家里的經(jīng)濟壓力。
經(jīng)過一家人再三考慮,劉丁寧最終選擇去香港大學讀書,而她也帶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想象和熱切期盼,開啟了新的求學旅程。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當劉丁寧真正走進了港大后才發(fā)現(xiàn),這根本就不是她想要的學習環(huán)境。
在內(nèi)地上學時,劉丁寧習慣了緊張的學習氛圍,以及面對面授課的過程,可港大不僅是全英文教學,還有大量的電腦課程。
雖然劉丁寧的英語底子不錯,但長時間聽英文課還是有些吃力,并且在面對著電腦屏幕學習時,她也找不到書本中的快樂了。
更重要的是,香港大學推行的是國際化教育方式,但劉丁寧的內(nèi)心深處卻向往著純粹的國學,所以兩種背道而馳的理念讓她感到了迷茫。
其實,劉丁寧也在非常努力地嘗試融入新生活,可她卻始終沒有找到內(nèi)心追求的東西,這也讓劉丁寧逐漸明白,或許她真的不適合在這里讀書。
在經(jīng)過一個月的掙扎與思考后,劉丁寧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那就是從港大退學,選擇復讀。
劉丁寧的決定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香港大學為了留住她更是提出了提高獎學金的想法,但劉丁寧去意已決。
她心里清楚地知道,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聽從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所以劉丁寧不想辜負埋藏在心底的渴望。
再戰(zhàn)高考
離開香港大學后,劉丁寧再次回到了本溪市高級中學備戰(zhàn)高考,只不過這次回來她的處境跟以前完全不同了。
以前劉丁寧是普通的學生,可以無憂無慮的學習,但這次回來她卻必須頂著社會的輿論壓力,以及“二戰(zhàn)高考”能否圓夢的不確定性。
為了不讓自己分心,劉丁寧關掉一切與外界聯(lián)系的途徑,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并且她的心里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必須考上北京大學的中文系。
在復讀期間的八次月考中,劉丁寧有六次都拿到了第一名,這不僅充分體現(xiàn)了她的學習能力,也極大地增強了她的自信心。
為了確保這次不會再選錯,在臨近高考時,劉丁寧還專門去北京大學參觀了一趟,而這次的北大之行也讓她更加堅定了心中的夢想。
很快,2014年的高考如約而至,劉丁寧也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中心人物,有人期待她能實現(xiàn)夢想,但也有人想看她失敗后的狼狽模樣。
但無論外界如何議論,劉丁寧都沒有讓大家失望,最終她以666分的出色成績,再次成為了遼寧省的文科狀元,并且順利地進入了北京大學中文系。
在北京大學開學典禮上,作為新生代表,劉丁寧發(fā)表了一場令人感動的演講,她說:“一個真正熱愛中文的人,不應該只在學習上進步,更應該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理想!”
劉丁寧的這段話不僅表達了她對中文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向往,同時也間接地體現(xiàn)了劉丁寧接下來的選擇。
未來人生的選擇
在大學四年里,劉丁寧就像一塊海綿,貪婪地吸收著知識,同時還廣泛培養(yǎng)興趣愛好,她學會了吹笛子、唱戲、彈古箏,而這或許也是劉丁寧為了彌補以前的遺憾。
其實,早在劉丁寧上初中時,她就已經(jīng)拿到了笛子的十級證書,并且當時有位沈陽音樂學院的老師,看中了劉丁寧的天賦,想邀請她走上藝術道路,但最后被劉丁寧父母拒絕了。
而如今劉丁寧重新拾起藝術愛好,不僅是因為她成為一個“有內(nèi)涵的中文人”,也代表著她想通過藝術的熏陶,來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
2018年,劉丁寧順利完成了學業(yè),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她得到了免試讀研的資格。
而在畢業(yè)之后,劉丁寧選擇留在母校工作,身份也從學生轉(zhuǎn)變?yōu)槔蠋煟^續(xù)深入研究國學,并且她還想把自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深刻理解,傳授給更多莘莘學子。
后來在面對采訪時,當劉丁寧被問到關于退學是否后悔的問題,雖然她沒有正面回答,但卻以含蓄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劉丁寧說,她希望在自己年輕的時候,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史哲藝術的學習和研究中。
而這短短的一句話,或許就是她當初做出選擇的最好解釋。
總結(jié):
劉丁寧的經(jīng)歷,讓大家開始思考教育和人生該怎么選,在當今社會學歷的確很重要,但有時理想也不容辜負,只是怎樣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是每個人都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原標題:58歲梁實沖刺第29次高考:今年做出了重要調(diào)整 高考臨近,曾經(jīng)的高考
人物2025-03-10 19: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