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2021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综合,免费 无码 国产无线

為什么我們越自私,越容易養(yǎng)出自信獨立的小孩?
來源:搜狐 發(fā)表于2024-09-27 20:18:51 編輯:時寒峰
摘要: 原標題:為什么我們越自私,越容易養(yǎng)出自信獨立的小孩? 周日晚飯后,孩子們吃水果,老公端上來一盤五六個對半切的獼猴桃。老大埋頭吃了起來,老二

  原標題:為什么我們越自私,越容易養(yǎng)出自信獨立的小孩?

  周日晚飯后,孩子們吃水果,老公端上來一盤五六個對半切的獼猴桃。老大埋頭吃了起來,老二還小不會用勺子挖著吃,需要我喂。

  盤子里還剩最后兩個時,老大問:爸爸媽媽,還剩兩半,你們吃么?我和老公齊刷刷搖頭、異口同聲說你和妹妹吃吧。然后,我倆看著娃們愉快地踐行光盤行動。

  看到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我突然有些悲從中來:怎么當了爹媽后,連一顆獼猴桃都舍不得吃了?不是吃不起,但只要看到孩子們愛吃,就一定想留給他們,讓他們吃個夠。

  我想起了《康熙來了》的大紅人Melody曾在節(jié)目中說過一個故事:

  某次暑假她從大賣場買回兩箱美國水蜜桃,女兒喜歡吃比較軟、比較熟的,老公只吃脆的、硬的,當天她搬水蜜桃回家已經累到不行,半夜想到家人的喜好瞬間驚醒。半夜她就在廚房里忙著分類水蜜桃,怕老公、女兒不開心,邊翻水果邊掉眼淚,想著自己到底是誰,為什么沒有人問過她喜歡吃硬的還是軟的?若是壞掉、爛掉了,身為媽媽的她還會自己默默吃掉。

  傳統(tǒng)的育兒觀秉持這樣一種想法:

  為人父母,要對自己的孩子無私奉獻,把孩子放在第一優(yōu)先級,哪怕完全透支和犧牲自己?,F在的父母,雖然不會再把“無私”“傾盡全力”“犧牲奉獻”這樣的詞條掛在嘴上,但實際上為育兒投入了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每每面臨孩子和自我的選擇時,依舊有許多家長會舍棄后者。

  當了家長后, 我們太容易被“自私”的評價裹挾卻步,太容易忘記“先是我自己,才是任何人”的真相。

  有太多“理應如此”的剝削

  壓在家長肩頭

  朋友在社交平臺發(fā)了一條消息,一個人去外地看陳奕迅的演唱會了。

  她的“開心滿足”我能共情。她和我一樣,也要一邊工作、一邊養(yǎng)娃,比我幸運的地方是,她的娃2歲不到,尚未到家長需要投入巨大精力雞娃的年級;以及她有婆婆幫忙帶娃。

  我和老公這些年因為距離問題,父母在帶娃上愛莫能助,我倆只能依靠著Daycare,摸爬滾打闖過了為人父母的前八年。在這八年里,我對孩子做過最“自私”的事情,就是老大三歲時(當時還沒有老二),好友來紐約旅行,我半夜坐了五小時的大巴車奔現,去紐約一起玩了三天。

  去的時候選擇半夜走,為了能讓孩子安心入睡;回來的時候選擇最早的班車,為了回來能趕到幼兒園和老公一起去接娃。因為二托二,我倆實在難有時間和精力“自私”,我們的組合就像一張兩條腿的桌子,努力維持著平衡,其中一條稍微晃悠一下,地上都將是一片狼藉。

  即使有條件“自私”,母職的慣性也讓很多媽媽舍不得。

  我和一位年輕的媽媽聊起自己要“自私”一些這個話題。她說,我也想“自私”?。】珊⒆硬坏?歲,現在什么都是娃的需求排第一位,現階段完全做不到自私。

  “保姆有媽媽做的好嗎?”

  “丟下兩個孩子去上班/旅行/留學,你怎么舍得嗎?”

  “自私的媽媽/妻子!”

  育兒中,有太多這類“理應如此”的剝削壓在家長——尤其是媽媽的肩頭。

  其實,無論孩子的年齡大小,當媽是可以“自私”的。比如,孩子是嬰兒時,讓另一半承擔更多的育兒工作;孩子年幼聽得懂語言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自己太累了,需要休息,讓娃暫時別來打擾自己;等孩子更大時,從娃的飯得變著花樣做,務必保證營養(yǎng)豐富、娃的所有功課,得自己先試著學一遍,務必保證跟上娃的進度,保證娃隨問隨會這些做法完全可以減緩;可以變成有食堂就讓娃吃食堂,沒食堂就把娃送小飯桌,至于學習,能外包就外包、外包不了就隨緣吧。

  我表嫂就曾是雞娃屆的一等斗士,事無巨細操心孩子的學習。后來生了一場大病,悟了!雞娃的回報分三種情況:

  1、娃被雞的非常優(yōu)秀,上交國家/國外,后半生再團聚的日子屈指可數,等于完全指望不上。

  2、娃被雞的一般,普通大學普通專業(yè)普通工作的浦娃,自己都尚且顧不上自己,哪有多余的回報父母。

  3、雞娃徹底失敗的,前半程耗錢耗力,后半程被啃的體無完膚。

  綜合下來,這屆家長對孩子已經足夠好了,我們還是對自己好一些吧。

  家有女兒,

  更希望她活得自私

  尤其是有了女兒后,同身為女性,我更希望能以身作則,活得“自私”一點。

  韓國大學的教授鄭蓮喜在起著作《我希望我女兒活得自私》中提到自己作為高知分子,卻依然要與東亞文化對女性的規(guī)勸做斗爭的艱難經歷:

  “只有你吃好了,孩子才能發(fā)育得好。”

  “只有你身體健康,你丈夫才能過得舒服。”

  所謂“多了一個女兒”,它真正的含義是,我們得到了為我們家傳宗接代、照顧兒子的女人。

  當她想提升學歷讀博時,公公婆婆反對:又不一定當上教授,何必花費這個時間和金錢?

  “你這么累可怎么辦呢?醬黃豆、炒銀魚,還有孩子們喜歡吃的辣炒魷魚都吃完了。”

  當她想提升眼界出國留學時,她自己的父母也搖頭勸阻:“丟下兩個孩子去留學,你想離婚嗎?你已經生下了兩個健康的孩子,你丈夫也終于成了大學醫(yī)院的醫(yī)生,這樣的家庭,你還有什么不滿足的?”

  因為無法超越儒家思想的人倫親情,所以長輩們想要通過制度和規(guī)矩來抹除女性的主體性,比如讓女兒遷走戶口、說女兒是嫁出去的媳婦,不讓她回娘家、又或者讓女兒少“折騰”以便更好地融入丈夫的家族中。

  這種“傳統(tǒng)的愛”實則是以愛為名的陷阱,是裹著糖衣的毒藥,吃多了會腐蝕身心。受過教育、有過見識的女性,不會想要自己的女兒重蹈覆轍。所以,鄭蓮喜教授才由衷感嘆: “女兒呀!我希望你愛自己多一點,活得自私點兒也沒關系。”

  我曾在“真實故事計劃”讀到一篇《離開孩子去留學的媽媽們》的文章,講述了兩位割舍“母職”、拋夫棄子的媽媽去留學的故事:

  第一位主人公叫楊惠諾,是一位30歲的公演藝術文化學專業(yè)的留學生,同時也是一位一歲嬰兒的母親。她在成為母親前就計劃出國留學,生育后經過各方面掙扎,最終還是選擇實現自己的夢想,去韓國進行碩博連讀。盡管面臨語言和文化的挑戰(zhàn),她依然堅持追求自己的學業(yè)和職業(yè)發(fā)展;

  第二位主人公林語,在讀研期間意外懷孕,原計劃生完孩子后出國留學。然而,隨著女兒的出生,她的留學計劃被打亂。盡管面臨家庭和自我發(fā)展的兩難選擇,她最終決定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堅持申請最終被全球排名第六的大學錄取,順利出國深造。

  兩個人在決定離開孩子去留學前,都面臨過內心的愧疚和社會對母職的道德審判。她們擔心無法兼顧母親角色和個人成長,害怕自己的努力會因為生育和養(yǎng)育孩子而付諸東流。在留學期間,兩位母親還要面對與孩子分離帶來的情感挑戰(zhàn)。

  如果以傳統(tǒng)思想對女性所處位置的標準來衡量,她們無疑會被貼上“自私”的標簽,但以當下科學育兒和新女性的角色來看,她們不該受到指摘。“媽媽”是后來的身份,女性成為媽媽前首先都是她自己;當媽后為什么不能努力做回、甚至成為更好的自己呢?

  若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勇敢、獨立、追求夢想、成為自己,有什么比家長身體力行去做一遍給孩子們看更好的方法嗎?

  孩子和家長,

  都不必長大后“重養(yǎng)一遍自己”

  不過,這里要區(qū)分一下,家長活得“自私”一點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家長(Self-absorbed parents)是兩回事。

  “自我中心的父母”指的是那些主要關注自己需求和愿望的父母,而忽視了孩子的需求和感受。這種父母通常將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欲望置于孩子的需求之上,會使孩子感到被忽視或不被重視。

  比如,這類父母希望孩子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以滿足自己的期望,而不考慮孩子的興趣和發(fā)展需求;

  他們會過度依賴孩子來緩解自己的情感問題,而不是照顧孩子的情感需求,以自我為中心的父母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極端的情緒波動,期待孩子安慰自己;

  自我中心的父母可能將孩子的生活、成就或問題用作自己社交圈中的談資或展示平臺,而不是出于真正的關心,常見的做法是這類父母會在社交媒體上過度展示孩子的成就,來獲得他人的贊譽,而不關注孩子是否愿意被展示、以及他們的真實感受和需要;

  自我為中心的父母在孩子生活中這類插手過多,會過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和決定,干預孩子的朋友關系、興趣愛好或學業(yè),試圖通過控制來實現自己的愿望,而不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和個人選擇。

  這種角色倒置的關系使得孩子被忽視,只是成為父母的“延伸”,使得孩子的身體需求、觀點和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這是真的自私。

  而我們在 這里所說的“自私”更多是指self-care,讓家長把精力和注意力從龐大的育兒瑣碎中拉回來一點,投射到關愛自己身上。先照顧好自己(健康、情緒等)才能更好的去照顧孩子。 “自私”的本質是為了成為更好的父母。

  諸多研究已經證實了:無論是為孩子創(chuàng)造更穩(wěn)定的生長環(huán)境、還是兒童在情感調節(jié)和學業(yè)表現方面的良好結果,對自己多一些關愛、優(yōu)先考慮自身健康和幸福的父母往往能在上述方面做的更好。

  為什么要把關注多投射到自己身上?武志紅有段話說的貼切:

  當你寄希望于父母、伴侶、孩子做出改變來獲得幸福生活時,這種想法的本質還是寄希望于改造對方來讓自己舒服,大概率會是失望的。因為每個人都討厭別人把他人的意志強加在自己身上。

  所以,作為家長(尤其是育兒中投入更多的媽媽)只能成為自己生活改變的“變革者”。我們要謹記:

  放下助娃情節(jié),尊重娃的命運,能支撐孩子一直向前的,只有他們自己的力量;

  我們先要成為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演繹其他角色,而成為自己的部分,值得我們坦坦蕩蕩去自私。

投稿郵箱:qingjuedu@163.com
相關推薦
2025屆高考作文預測及佳作賞析:“問”渠哪得清如許,
2025屆高考作文預測及佳作賞析:“問”渠哪得清如許,

原標題: 2025屆高考作文預測及佳作賞析: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原創(chuàng)觀點4分鐘前

為什么我們越自私,越容易養(yǎng)出自信獨立的小孩?
為什么我們越自私,越容易養(yǎng)出自信獨立的小孩?

原標題:為什么我們越自私,越容易養(yǎng)出自信獨立的小孩? 周日晚飯后,孩子

原創(chuàng)觀點5分鐘前

楊東平 :別把學習當教育,也別把教育當學習
楊東平 :別把學習當教育,也別把教育當學習

原標題:楊東平 :別把學習當教育,也別把教育當學習 有效的學習就是幫助學

原創(chuàng)觀點32分鐘前

制冷工程師好找工作嗎?怎么拿證上崗?證書有用嗎?
制冷工程師好找工作嗎?怎么拿證上崗?證書有用嗎?

原標題:制冷工程師好找工作嗎?怎么拿證上崗?證書有用嗎? 就業(yè)方向: 隨

原創(chuàng)觀點2024-09-25 19:23:33

“雙非出身”的985碩士求職受歧視,“二本生”還要逆
“雙非出身”的985碩士求職受歧視,“二本生”還要逆

原標題: 雙非出身的985碩士求職受歧視,二本生還要逆襲考研嗎? 研究生高某

原創(chuàng)觀點2024-09-25 19:15:32

博士后出站后,職業(yè)發(fā)展有哪些選擇?
博士后出站后,職業(yè)發(fā)展有哪些選擇?

原標題:博士后出站后,職業(yè)發(fā)展有哪些選擇? 博士后出站后,職業(yè)發(fā)展面臨

原創(chuàng)觀點2024-09-24 18:26:39

“過度”教育,正在摧垮孩子的身心
“過度”教育,正在摧垮孩子的身心

原標題:過度教育,正在摧垮孩子的身心 不要用分數去判斷一個孩子的優(yōu)劣、

原創(chuàng)觀點2024-09-24 18:21:35

高價碩士時代
高價碩士時代

原標題:高價碩士時代 導讀:隨著社會對高學歷人才需求的增長,以及個人對

原創(chuàng)觀點2024-09-24 18:06:35

大學最難就業(yè)專業(yè)排名,第6名90多個高校撤銷
大學最難就業(yè)專業(yè)排名,第6名90多個高校撤銷

原標題:大學最難就業(yè)專業(yè)排名,第6名90多個高校撤銷 新學期開始了,一大批

原創(chuàng)觀點2024-09-23 20:32:46

幼兒園老師坦言:父母的這些接娃行為,真的很討厭
幼兒園老師坦言:父母的這些接娃行為,真的很討厭

原標題: 幼兒園老師坦言:父母的這些接娃行為,真的很討厭 在幼兒園這個溫

原創(chuàng)觀點2024-09-23 20:24: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