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數(shù)學天才姜萍引發(fā)的教育焦慮 沒那么容易破局 要改變教育競爭的社會偏好,就教育談教育基本無效,就觀念談觀念更無效,因為不同工作之間的
原標題:數(shù)學天才姜萍引發(fā)的教育焦慮 沒那么容易破局
要改變教育競爭的社會偏好,就教育談教育基本無效,就觀念談觀念更無效,因為不同工作之間的收入差距就放在那里。
高考結束一周多了,但我們這一生很難走出高考。
在這段時間的輿論場上,關于教育焦慮的新聞蟬聯(lián)往復,聞者憂思難忘:研究生就業(yè)難于本科生、斯坦福博士報考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張雪峰高考志愿服務費動輒一兩萬、中專女生拿下全球數(shù)學競賽預賽第12名……
的一則消息是,廈門大學一位40多歲的保安,拿到法學學士5年后,仍做著保安的工作。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這是國家當下最需要的“反卷”新聞。
01
2012年,44歲的周德新來到廈大當保安,入校后第二年報考參加成人高等教育,靠著晚上夜班,白天蹭課,5年通過40多門考試拿下法學學士學位;2019年,周德新獲得“感動廈門十大人物”,他的頒獎詞寫道:“只要你知道去哪兒,全世界都為你讓路。”
周德新的高光時刻并沒有維持太久,很快一切歸于沉寂,直到這兩天《農民日報》又發(fā)了一篇文章:《一名保安獲得法學學士后》。
本周一(6月17日),周德新在微博上回應:
不管身處何地,做什么工作,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夢想。
周德新這話說得特別好,是我在這兩年最喜歡的“反卷”言論。
身處這個教育競爭趨于白熱化的大環(huán)境,很多人應該像我一樣,每天耳濡目染的都是各種卷教育卷就業(yè)的消息,也因此尤其需要周德新這樣的“精神按摩”。
學歷不重要,就業(yè)崗位也不重要,悠悠萬事,夢想最大。
中專女生獲獎一事,之所以成為現(xiàn)象級新聞,在我看來,除了群眾喜歡“奇跡”之外,同樣也因為此事提供了“反卷”的情緒價值。
中國家長最怕什么?江湖上最聞風喪膽的莫過于中考之后的“普職分流”。
中產家長們只要想到,自己的孩子可能連高中都上不到,只能去上職業(yè)學校,無不是花容失色迥然夢魘。
一個普遍的判斷是:只要上了中專,孩子這一生就完了。
中專女生姜萍的出現(xiàn),給了國人最關鍵的情緒價值:中專也沒那么可怕,也可以獲得全球性數(shù)學大獎;中專生是有出路的,很多 大學都搶著要姜萍。
大多數(shù)中國人當然還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被“分流”,但至少這個原本極其可怕的后果,因為姜萍而變得柳暗花明絕路逢生了。
天下苦卷久矣,一旦有個反卷的消息出現(xiàn),國人寧愿拋開事實不談,也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但無論是周德新,還是姜萍,這種反卷的情緒價值都經不起推敲和深思。
中專女生姜萍再成功,她的夢想還是上大學,中專至多只是一個人生中轉站;而網上瘋傳各家大學伸出橄欖枝,甚至傳港中大提供全額獎學金破格錄取,更是網友的一廂情愿,大學們的口徑基本都是“歡迎報考”,而不是“破格錄取”。
周德新一事更是如此。
“不管身處何地,做什么工作,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夢想”,這種話每個人都愿意相信,但每個人都不會真的相信。
或者說,我們都希望讓別人相信,讓別人不要卷,自己繼續(xù)卷。
無論是“為了愛好學習”,還是“職業(yè)不分貴賤”,中國人或許在公開場合都視為政治正確,但面對自己的孩子時,這絕不會是一個現(xiàn)實的選項。當然,億萬富翁除外。
中國的大學生恨不得個個都考編上岸,他們連民營大企業(yè)都看不上,何況是保安。當然,如果保安有編制,就像城管和環(huán)衛(wèi)工一樣有編制;那么,很多人看到周德新不會是五味雜陳,而是視為考編大師:40多歲的保安依靠自考上岸!
姜萍和周德新提供的“反卷”情緒價值,都是無法持久的,看多了想多了,你只會陷入更深層次的焦慮:
中專生都拿國際大獎了,還是沒出路;
保安都考上大學了,還是只能當保安。
02
前幾天,我的朋友傅蔚岡發(fā)了一條微博:
一個全球數(shù)學競賽第12名的選手,
一個全球服裝設計第12名的選手。
假如,我問的是假如,假如可以選擇,你會選擇哪個?
在社交媒體上,他沒辦法說得太明白。我們又稍微聊了幾句,達成一點點小的共識:我們中國人就是很難走出“做題家”的思路。
在“做題家”的思維中,人生的一切都可以簡化為兩步:考試和考編。斯坦福畢業(yè)的又怎么樣,最后不還是考編了?
傅蔚岡和我都不愿意去面對的一個真相是:在中國的語境內,“做題家”的思維竟然是對的。
它怎么可以是對的?但它就是對的。
為什么以上的“反卷新聞”只能提供短暫的情緒價值,因為在國內卷就是對的;為什么人人討厭教育競爭,但自己卻又急著趕著參與教育競爭,因為卷教育是對的;為什么在服裝設計大賽、烹飪大賽中獲獎注定無法引發(fā)這么大的關注度,因為在中國做藍領不是一條“對”的路。
這里說的“對”,并不是“價值判斷”,而是“事實判斷”。
只要社會的收入結構不改變,卷教育就是最優(yōu)解。
我們總喜歡談論發(fā)達國家的人為啥不卷教育?
當然,這個前提就未必對,發(fā)達國家的精英階層還是卷的。
但這個判斷對發(fā)達國家的普通人是適用的。
這難道是因為西方人的精神境界更高?還是天生好逸惡勞?
都不是。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很多發(fā)達國家的藍領不僅收入高,而且享受著與白領均等的社會福利。即使白領收入更高一些,最后通過個稅調節(jié)一次,社會福利再調節(jié)一次,最終和藍領也就差距不大了。
這就意味著,在發(fā)達國家,普通人無論是卷教育,還是卷就業(yè),最后的收益都不會特別高。當然,美國是個特例,至于為什么是特例,以后有機會再說。
為什么在發(fā)達國家,很少有人談到教育改變命運,都愛將教育與“夢想”掛鉤?原因就很簡單:因為教育的確改變不了命運啊。如果你天生不適合學習,天生不喜歡不擅長競爭,做個藍領,也差不到哪里去。
而在中國,無論教育專家說破大天,都無法改變一個基本事實:工作與工作之間,收入的差距,隱含福利的差距,天大地大。
所謂的卷教育,所謂的教育改變命運,不就是想卷到好工作么,一旦卷到,就是改變命運。
也因此,要改變教育競爭的社會偏好,改變全民卷教育的社會風潮,就教育談教育基本無效,就觀念談觀念更無效,因為收入差距就放在那里。
我們會對廈大保安的命運感到唏噓,并不是不尊重人家的個人選擇,而僅僅因為:保安的確是一份不太好的工作啊。
有哪個中產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保安的,請站出來。
如果保安收入不低,能夠享受到與大學教職工相近的社會福利,還有誰會去唏噓呢?
同樣,中國人為什么對中專有偏見,學歷崇拜(學歷歧視)只是一個結果,更主要的原因還是:中專的職業(yè)方向導向的藍領,而藍領在中國就是一個不太好的職業(yè)選擇。
這是歧視的問題嗎?這是觀念的問題嗎?
不是,觀念和歧視都只是結果,問題就是藍領不是一份好的工作。
03
減少藍領與白領之間的收入差距,以及顯性與隱性福利均等化,這才是緩解教育競爭的根本方案。
人人都知道教育競爭不好,中國人也不傻。但中國人為什么還是要選擇競爭,只是因為競爭的綜合收益高于“不好”的這個成本。
這就好比,要改變人人對編制趨之若鶩的狀況,也不是訴諸社會觀念,說什么年輕人短視,年輕人沒有出息,年輕人歧視民營企業(yè)。
你讓編制的明面收益隱性收益沒那么大了,非編制的藍領工作收入提升了福利均等化了,你看還有沒有考編熱?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外企的熱度遠遠高于考編,是因為那時候的社會觀念更先進么?是因為那時候的中國人的素質更高么?是因為那時候的年輕人更奮發(fā)向上么?
都不是。只是因為,那時候有很多比編制收益更高的工作。
這就不是一個社會觀念的問題。這理解起來很難么?
這對所有人都是一個福音。
如果你確實熱愛公務員這份工作,雖然收入少了隱性福利少了,但也容易考了呀,沒有那么多人有興趣和你競爭,這不好嗎?
如果你確實想考 大學,雖然畢業(yè)了不會將當年那些沒考上的同學甩開一個社會階層,但很多人就不走這個賽道了,你的錄取率會提升很多倍。
換言之,卷的收益雖然下降了,但卷的成功率提高了。每個人都有了自己出路。
有人操心了,白領收入和藍領差不多了,不同性質工作的收入差距減小了,會不會讓年輕人更不想奮斗了?以至于影響社會活力。
說得好像現(xiàn)在年輕人很想奮斗一樣。
你們不是都想要一個追求夢想的社會嗎?現(xiàn)在有了,怎么又怕了?如果你想為人民服務,你想坐辦公室,現(xiàn)在實現(xiàn)理想的可能性變大了,這多好啊。
卷還是不卷,真的別再去就觀念談觀念了,好像這是一個群眾素質不高的問題一樣。
等到有一天,如果姜萍得了數(shù)學大獎,最后還是選擇了收入更高的服裝設計,用業(yè)余時間繼續(xù)刻苦鉆研哥德巴赫猜想。
我們或許就不會再糾結這些教育焦慮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