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初高中孩子玻璃心、叛逆與厭學,大都源于太嚴苛爸爸與太溺愛媽媽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起到的作用可謂關鍵。 爸爸代表著力量、規(guī)則、權威與
原標題:初高中孩子玻璃心、叛逆與厭學,大都源于太嚴苛爸爸與太溺愛媽媽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起到的作用可謂關鍵。
爸爸代表著力量、規(guī)則、權威與秩序,也是權力與威嚴的象征。
只不過太嚴厲的父親,不僅沒有提供給孩子安全感,反而成為一種壓力的投射。
糖糖在《別讓情緒綁架愛》中有這樣一句話:
母嬰關系更多的是影響孩子的依戀關系和安全感,而父親在家庭中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孩子的社會化和人格發(fā)展、人際關系、心理健康、性別角色、道德水平等方面。
直白地說媽媽負責寵愛孩子,給足孩子愛的滋養(yǎng),爸爸負責孩子人格體系完整的搭建。
的確,爸爸在家庭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太大了,有力量和有能量的爸爸能幫助孩子建立更好的規(guī)則意識,讓孩子有所敬畏。
但是簡單粗暴和過于嚴苛的爸爸,會強迫孩子遵守他認為正確的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會帶著權威和不容置疑的性質(zhì)。
說白了,就是爸爸拿著自以為的規(guī)則,要求孩子去遵守,如果孩子不遵守,就會伴隨著批評、指責或打罵等。
在孩子小學時期,爸爸的嚴厲是有作用的,讓孩子不敢造次,只能聽話。
等到孩子到了初高中之后,隨著身高和年齡的增長,孩子不再是那個唯命是從的小朋友,于于就有了反抗和叛逆,來挑戰(zhàn)父親的權威和要求。
這時的控制,慢慢就已經(jīng)無效或失效了。
所以,就會有很多家長有個疑問:
為什么之前那么乖的孩子,怎么突然就像變了個人一樣呢?
其實并不是孩子突然變了,而是孩子之前只是攝于父親的權威,不敢反抗而已。
當孩子沒有反抗能力時,自然只能忍氣吞聲,默默聽從,但這并不意味著孩子內(nèi)心是認可父親的管教方法。
可以理解孩子內(nèi)心憋著一口氣,并不服氣,只是等著自己長大的那一天去還擊。
等到孩子真到青春期后,就有了父母以為的“孩子怎么突然就這樣了”。
所有的突然都有一個潛移默化集聚的過程,所有初高中孩子的叛逆與厭學的爆發(fā),都不是偶然,而是以往控制與打壓,嚴苛之后的必然。
只是這個爆發(fā)的時間不同而已,有些孩子出現(xiàn)在小學五六年級,有些孩子出現(xiàn)在初中,而有些孩子出現(xiàn)在高中,還有些孩子出現(xiàn)在大學甚至出現(xiàn)到步入社會。
錯誤的家庭教育就像是埋下地雷,不是不爆,只是時候未到而已。
所有父母認為的突然引爆,都不是偶然,都發(fā)生在不知不覺和父母的自以為一切都好中。
尤其是當女孩遇到嚴苛爸爸時,往往背后會有一個過度補償和溺愛的媽媽。
當爸爸的嚴厲觸碰沒有底線和過度溺愛以及包辦的媽媽時,把孩子徹底整不會了。
這時的孩子,既有著不自信和自我否認,又有著驕縱和任性,就會陷入矛盾與兩個極端之中。
很魔幻的是,嚴厲的爸爸和過度縱容的媽媽都是有著很高學識,甚至是經(jīng)驗豐富的教育工作者。
也或許是太懂教育的父母,反而在面對自家孩子時陷入“燈下黑”的知識詛咒,被自己的經(jīng)驗所困,被規(guī)則所制約了。
被爸爸否認太多而沒有自信的孩子,會特別沒有安全感,常常陷入內(nèi)耗。
同時又因為媽媽的溺愛與包辦,變得又自卑又自大,又玻璃心又驕縱,就會陷入一個極端。
雖然我家孩子爸爸因為在外地工作,孩子幾乎全是我?guī)?,爸爸基本沒有參與教育孩子的過程,但缺失爸爸的教育,孩子也會覺得沒有安全感,也更容易自卑。
爸爸參與教育的過程,也僅僅只是問問孩子成績和排名,跟孩子聊一會天。
不過,這些年我一直都情緒穩(wěn)定,也沒有給孩子傳遞過負面情緒,也算是彌補了一點孩子父愛缺失的遺憾。
但我接觸的案例來看,嚴苛的爸爸對孩子內(nèi)心的創(chuàng)傷還是挺大的,像膽小、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等,基本都是平時的負面評價以及挑剔、批評與要求過多導致。
爸爸對孩子的愛容易刻板和僵化,容易上綱上線,過于講規(guī)矩,這其實也算是一個弊端。
出發(fā)點再好的愛,如果過于嚴厲也會起到負作用,只有適度才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另外,越從事教育的父母,越要多去覺察自己家庭教育方式,看看有沒有出現(xiàn)用力過猛或因為專業(yè)而陷入偏差而不自知。
原標題:放平心態(tài)、穩(wěn)住狀態(tài),心理專家支招緩解藝考生考前焦慮 孩子最近好
原創(chuàng)觀點2024-11-23 20:14:34
原標題:北大教授表示:中國大學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多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大學
原創(chuàng)觀點2024-11-23 20:11:36
原標題:不考研難就業(yè)?這些專業(yè)需謹慎選擇,避免掉坑! 在當今社會,學歷
原創(chuàng)觀點2024-11-22 21: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