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這2類媽媽累死,也養(yǎng)不出自律的孩子,相反這3類就可以輕松養(yǎng)出 我樓上鄰居又開始抱怨:為啥我家孩子這樣差?我快累死了,還是教育不好他。
原標題:這2類媽媽累死,也養(yǎng)不出自律的孩子,相反這3類就可以輕松養(yǎng)出
我樓上鄰居又開始抱怨:“為啥我家孩子這樣差?我快累死了,還是教育不好他”。每天我正在做飯的時候就可以聽到樓上媽媽大喊:“這你填了嗎?我出去那么長時間你就一個字沒動?”
并且每次我去接孩子的時候,我都可以聽到有家長說:“我家孩子就得一直盯著,不然他一個字都不寫”。
“盯”孩子的家長我見過,輔導孩子崩潰的家長我也見過,真的是孩子不行嗎?其實孩子的自律都被媽媽們偷偷奪走了。
這2類媽媽,越是用心,孩子越不自律,希望你不是
一、喜歡“盯”作業(yè)的媽媽
其實,我是不理解為什么孩子寫作業(yè),媽媽要坐在旁邊盯著呢?媽媽們有話說了:“不盯著,他一個字也不寫呀”。
這樣的孩子我見過,但是當我看到孩子正在計算題的時候,媽媽突然來一句:“錯了,這么簡單你都算錯?”我就超級擔心。
這不就是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嗎?孩子的思路一下子被打斷,再回到作業(yè)上也是需要時間的。
媽媽們打斷的次數(shù)越多,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作業(yè)越來越差。直到看見作業(yè)就頭大為止。
專注力差的孩子,沒有幾個是寫作業(yè)不出錯的。
二、害怕孩子發(fā)呆的媽媽
我經歷過孩子發(fā)呆的過程,當時,我真是氣不打一處來。還好我的孩子會給自己辯解:“媽媽,我在想問題呀。”
我靜下心來才發(fā)現(xiàn):確實,孩子有問題肯定有個思考的過程呀,不可能埋著頭一直寫。
特別是到了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是一門需要手和腦子一起動的科目,手懶,數(shù)學是學不好的,腦子懶也是如此。
最近我給我家孩子數(shù)學小妙招
當一道題看上去好像會又需要思考的時候,就把這道題重點圈住,在心理學上這屬于【憑感覺】又屬于【潛意識】。
在《認知覺醒》里有一段話:那些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的題目,不用理它;那些一眼看過去就頭疼、不知道在說什么的題目,也不用理它;只有那種大致能看出點思路,但又要動點腦筋的題目,一定要多做。這樣的題可以讓我們進步飛快。
做題3問
?、?、關鍵詞是什么?
?、凇⑦@道題想考我們什么?
③、我應該用哪個知識點來解決?
不怕孩子發(fā)呆,給孩子時間思考,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小腦袋越用越靈活。
凡是喜歡“盯”孩子寫作業(yè)的家長還有害怕孩子發(fā)呆(浪費時間)的家長,不用說,就知道他家孩子成績不怎么好。
想要孩子自律我們就要學會放手給孩子時間,試著當一下這3類媽媽
?、?、“佛系媽媽”
始終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特別是孩子的作業(yè)。告訴孩子,作業(yè)是你自己的,寫不完心情應該受到影響的應該是你,媽媽可不會有半點影響。就一句話,你成績好不好我不在乎。
?、凇?ldquo;笨媽媽”
當孩子寫完作業(yè),需要你檢查時,假如看到孩子有錯題,不要急著罵孩子??梢赃@樣說:“寶寶,這道題很有難度,你可以給媽媽講講這道題嗎?”
孩子在講的過程中就會重新捋一次思路。我們可以適當引導,讓孩子學會思考。當然遇到比較好的題,孩子做對了,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讓孩子有成就感。
我家大寶背文言文,我們就是使用比賽誰先背會的方法,大多數(shù)我都沒有孩子背的快,孩子就會主動找我比賽背文言文。
③、“懶媽媽”
當懶媽媽其實很簡單,就是和孩子比懶,懶得檢查他的作業(yè),懶得催他。
一年級的孩子都不太好起床,那我們就陪孩子懶一次,讓孩子體驗一下遲到的感覺。
讓孩子知道媽媽是靠不住的,啥事都需要自己想著點。然后指揮他:“自己提前準備好你明天要穿的衣服和明天要用的文具。”引導孩子自己做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