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清北畢業(yè),到底能賺多少錢? 高考季再寫點吧,過來人感受不一定對,但說不定會給一些迷茫的小伙伴點啟發(fā)。 其實聊收入多少有點低俗,不過
原標題:清北畢業(yè),到底能賺多少錢?
高考季再寫點吧,過來人感受不一定對,但說不定會給一些迷茫的小伙伴點啟發(fā)。
其實聊收入多少有點低俗,不過咱們也都誠實點,無論是考生還是家長,拼了命也要考個好學校,最根本的目標還是想將來多賺點錢把日子過好點。也有類似張益唐這種確確實實對錢很無所謂的,但這類人非常極少見。
我比較喜歡莫言的風格,有一次不知道得了個什么獎(不是諾獎那次),莫言作為一個深入簡出不愛社交的“i人”,當然不想去。不過后來說是有100萬獎金,立刻就去了,非常實誠,換我我也這么干。
關于清北畢業(yè)的收入,這也是個非常復雜的話題,因為沒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只能是從我自己身邊的感覺,還有類似智聯(lián)招聘等網(wǎng)站的數(shù)據(jù)來推算。
先說兩個很常見的誤區(qū)。
一般大家說起清北,可能第一反應想到的是類似計算機、人工智能、金融等熱門高薪專業(yè),這些起薪基本上都在三十萬左右,畢業(yè)十年干到百萬收入也不是太難。
但這倆專業(yè)在清北是絕對少數(shù),還有大量的類似考古、大氣、農(nóng)學、生態(tài)、林學、生物、環(huán)境、土木什么的,這些都不是些賺錢專業(yè)。還有不少文科、天坑專業(yè),這些都沒法找到高薪崗位。
這也是為啥這些名校畢業(yè)生,恨不得三分之一考了公務員和大學老師。其實這里的“三分之一”我是往極致保守了說,如果算上國企、研究所、留校教書、去高中等等,妥妥一大半以上,我查了能查到的數(shù)據(jù),60%也是個保守數(shù)據(jù)。尤其研究生和博士,去大學和研究所的比例極高。
此外還有一些出了國,這些人到了國外,很多又進了國外的體制,比如我認識幾個讀者,他們到了美國之后,讀完博然后留美國的大學教書了。還有一些讀完博回國后去大學教書了,反正這些頂級名校博士生跟大學一直糾纏在一起。
那他們的收入最終大概多少呢?
我自己在大廠上班嘛,六七年前做PM的時候經(jīng)常去大學招聘,那時候認識很多大學教書的,他們很多是清北畢業(yè)的。后來工作中跟國企對接,也認識一些。還有不少讀者也是清北畢業(yè),一些在金融公司,還有在出版社的,當公務員的。還有就是外企,外企也非常多。那些跨國公司待遇很好,加班少又人性化,招聘很嚴格,毛病是升職加薪比較一般。
這些你跟人家打交道,問收入當然不合適,但你從周圍人那里打聽一下還是不難的。
綜合下來,他們的收入下限確實是非常高的, 我沒咋見過低于20萬的。但是上限也一般,普遍沒超過80萬。
20萬-30萬區(qū)間可能更多出現(xiàn)在非一線城市、非熱門行業(yè)/崗位、或職業(yè)早期;70萬-80萬可能接近非頂端人群的“天花板”。
你說這還一般?
主要也是因為那些清北畢業(yè)的,隨便一個都是某個地方的狀元,當初的萬眾挑一或者十幾萬挑一,這個收入是達不到萬里挑一的。
怕我的身邊樣本不準確,又問了下DeepSeek等大模型,它們通過各種平臺的數(shù)據(jù),大概推算出來,“主流”且“較為常見”的區(qū)間可能是年薪30萬-70萬人民幣(稅前)。低于20萬或高于100萬的都屬于少數(shù)。
當然了,最頂端的肯定收入是非常非常高的,但數(shù)量比較少,平時也不咋接觸。而且哪怕專科畢業(yè),也有那種巨富,這些人并不能代表他們整個群體的收入,咱們還是要重點關注這些腰部主力人群。
這段時間抖音上有個賽道,就是采訪多年前的那些清北的狀元同學,我零星看了一些,整體的感覺說一下:
畢業(yè)多年后,不少人的收入是二三十萬,尤其不在一線城市那些人。一部分在五十萬左右,極少數(shù)過百萬,而且這不是畢業(yè)收入,而是畢業(yè)多年之后的。還有很多出國的,在國外我看到最高的一個50萬刀,在臉書。
大家可能對50萬美刀沒啥概念,這在美國也是非常非常高了,在硅谷都能秒殺接近90%的人。
至于五十萬美刀折換成人民幣值多少,肯定不能按照匯率折,因為中國的工業(yè)品價格相比美國要便宜很多,人力便宜更多,所以50萬美刀購買力,差不多也就是一百萬左右,撐死兩百萬,到不了三百萬人民幣。
但是能看出來,這些人都非常自信開朗,精神面貌非常好,談吐舉止都非常自然。都活的非常通透,知識這東西可能確實會重塑人的內(nèi)心,讓人從容淡定。
還有個特點, 除非留在大學教書,他們大部分人干的事也跟自己專業(yè)關系不大。為啥要說“也”呢,因為我自己身邊認識的,畢業(yè)多年后,90%的人干的事跟大學專業(yè)沒關系,哪怕大廠那些一年大幾十萬的碼農(nóng)崗也有1/3是跨專業(yè)。
這也是我想說的第二個問題,這個社會的高薪崗位并不多。
“高薪崗”主要說的是上班,你創(chuàng)業(yè)做老板賺錢,那個不算“崗”。上班這事本身就是有玻璃天花板的,而且天花板很低,在中國絕大部分行業(yè)天花板大概就落在了70萬左右。
我隱隱約約有種感覺,“70萬”這個數(shù)在社會上是個很神奇的數(shù),上班族非常非常難超過,查了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只有0.3%,主要集中在公司高管和頂級醫(yī)生律師,還有計算機金融等領域。但哪怕在這倆行業(yè),超過這個收入也是非常非常少的,得干到管理層。
也就是說, 你上班賺到了70萬,在上班族里已經(jīng)是絕對的鳳毛麟角了。這些年能超過這個收入進入百萬俱樂部的人,依舊集中在互聯(lián)網(wǎng)和金融領域,而且是這倆行業(yè)的頭部。問題是剛才也說了,清北去著倆行業(yè)的人并不多,能干到頭部的,又少了很多。
可能有小伙伴納悶,不對啊,為啥我感覺社會上有錢人很多呢?他們都不是靠上班,幾乎都是有個產(chǎn)業(yè),從飯店到工廠或者開公司什么的。
而且能不能爬上去,跟智商關系很大,但也沒那么大。
專門研究智商和成就之間關系那幫人認為,智商這玩意有點像籃球運動員的身高,身高低了沒法打籃球,身高太高也沒啥幫助,過了一個值之后就意義不大了,更重要的是各種素質(zhì)的綜合表現(xiàn)。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大家就知道,一般每個公司都有個銷冠,他的收入往往是高得離譜的,可能僅次于公司老總。這些人絕大部分并不像電視里那種長得油頭粉面談笑風生,恰好相反,絕大部分都長個比較普通的圓臉,對人細致入微,讓你覺得這人很信得過非常好相處。
我還見過一個年入四五百萬的銷冠,他給人的感覺是有點緊張,說話還磕絆,但極度真誠,沒告訴你他是銷冠,你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們往往就是各方面比較平衡的。
回到正文,人能不能在職場爬上去,很多時候?qū)χ巧桃蕾嚥⒉淮螅绕浯蠹叶己苈斆鞯臅r候, 往往更加依賴入行時間,在公司的關系網(wǎng),身體狀態(tài)等因素,這當中最關鍵的,是身體狀態(tài)。這些年我自己就看到太多人本來前途是很好的,但身體垮了,扛不住后期提前找個地方養(yǎng)老去了。
美國有兩個超級高薪崗,律師和醫(yī)生,在中國也不太行。至于為啥不太行,律師不想多說,說幾句醫(yī)生。
中國醫(yī)生門檻要比美國低得多(當然也不是特別低,只是說跟美國比),成本也低的多,你在中國讀醫(yī)花的錢,在美國啥也不是。好處是在中國當醫(yī)生要容易一些,毛病是醫(yī)生供應量很大,大家普遍不太賺錢。此外國家也刻意控制醫(yī)生的收入,來補貼廣大老百姓,畢竟美國那種醫(yī)生工資高,也是老百姓在買單。
而且咱們受前三十年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影響,覺得收入會一直漲,這些年慢慢大家意識到了,其實收入到了一個階段就上不去了,除非在體制內(nèi),否則畢業(yè)十年后,絕大部分人都會觸頂,甚至可能會下降。
如果想賺取超額收入,還是得去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業(yè)就得承擔風險,這類人在哪都比較少。
這也是為啥我之前說,“月入兩萬,就跑贏了絕大多數(shù)985畢業(yè)生,不管本科,碩士還是博士”,后來發(fā)出去之后有點心虛,還好后臺收到不少消息證實了這一點。我后來也去DeepSeek查了下,它的說法是“月薪2萬=跑贏全國97%的打工人 + 跑贏70%的985畢業(yè)生+持平清北碩士起薪中位數(shù)”。
我還是想以過來人的角度說兩句,其實人生真的很長,如果單從收入角度來看到高考,上清北這些名校的難度是高得離譜的,真正的萬里挑一,是那塊料就是,不是真不是,逼死也考不上。
但從收入角度來說,很多人畢業(yè)一些年之后是可以比清北那些人的收入高的,而且很多,你可以重新在新的賽道上超過他們。
也就是說,高考這東西吧,如果你很擅長,打贏了這場仗,上了好大學,那人生自然是容易了一丟丟,而且下限提高了一丟丟。但如果不擅長,不開竅,打輸了,也沒那么要緊,還是有很多翻盤的機會。
最后決定一個人最終高度的,跟學歷有關系,但還是有太多人走出了獨立行情。你們都不知道我見過多少高學歷混得很差的。 只要智商過關,更多的是毅力,還有拼勁,還有是不是做了自己擅長并喜歡的事。
當然了,這些年那種學歷很差,卻混得很好的人是越來越少的。主要也是高考難度下降的很厲害,跟以前不一樣。如果現(xiàn)在這個情況,連個普通本科都上不了,可能確實各方面條件有點差了。
而且大家不要高估大學專業(yè)對人職業(yè)生涯的影響。我見過幾乎所有的有錢的人,他們干的事也跟他們專業(yè)關系不大,也跟大學關系不大,而且他們可能是別的領域的白癡,但都極度擅長自己做的事,絕對是行業(yè)翹楚。
如果說這些混得好的人有啥共同點,也沒啥,有的內(nèi)向,有的外向,有的人緣好,有的人見人嫌,但共同特點是很擅長干自己的事。
我前段時間去南方出差,有個不起眼的店鋪,賣那種海鮮火鍋,人巨多,熟悉情況的說老板一年能賺大幾百萬。那個老板就幾乎不說話,但他家的東西是真好,一吃就很新鮮,而且量大份足,我下次還要去。其實賺大錢的,普遍是這種,樸實無華,讓你覺得你上你也行,但是去做才發(fā)現(xiàn)真不行。
如果說還有啥路徑,那就是鍥而不舍地花一輩子去專注做一件事,同時感到無上的快樂,這種情況下,不僅會感覺很快樂,更會取得巨大的成功,周圍的人還會把你當天才。
同時獲取成功和快樂的方式,有且只有這一種。
此外,絕大部分人畢業(yè)三年后就徹底虛了, 只有極少數(shù)人在多年之后依舊保持著高昂的積極性和敬業(yè)精神,這類人很難混得特別差。這也是為啥這段時間說“少年心氣是不可再生資源”,絕大部分人很快就耗盡了。
我經(jīng)常在想,為啥有些人那么愛鬧騰,有些人卻堅持不去嘗試任何新東西。等我自己年齡大了,慢慢明白了,其實就是很多人年紀輕輕就老了,老了之后就太過在乎結(jié)果,怕失敗,怕丟人,進而怕開始。
但這個世界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就是“進化論”,進化論的基石就是不斷犯錯,今天的錯,可能是明天成功的基礎。成熟路徑上玩不出新東西,人一旦怕犯錯怕失誤,堅決不去嘗試任何新東西,不管年齡多大,已經(jīng)老了。
不過必須得說一句,對人最決定性的影響,其實是時代的發(fā)展,還有個人的運氣,這些都沒啥特別好的辦法,碰上就是碰上了,碰不上也沒辦法。
反正吧,人生很長,容錯也很足,關鍵是激情、心氣、動機、愛好、運氣等東西,能考上好學校的人是很優(yōu)秀的,不過考不上也沒啥,趁著年輕在能承受的范圍內(nèi)多嘗試,將來的反超機會非常多。
原標題:吃飯最好的娃中毒最深,幼兒園鉛事件結(jié)果來了,監(jiān)控畫面流出 孩子
原創(chuàng)觀點2025-07-09 20: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