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為《春夜喜雨》里面的一句詩,作為一名老師,對待學生就應該似春風細雨,默默無聞,潤化學生心田。 老師被譽為辛勤的園丁、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為《春夜喜雨》里面的一句詩,作為一名老師,對待學生就應該似春風細雨,默默無聞,潤化學生心田。
老師被譽為“辛勤的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個個高度的贊揚與美譽,使得老師成為社會上很受尊敬的職業(yè),受人尊敬的同時,老師的肩膀上也承擔了不小的責任。如果說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人,那老師則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是學生的方向標。
讀幼兒園的時候,就特別的崇拜老師這個職業(yè),猶如烈日當空,一泓清泉滑過心間,是希望也是未來。上了更高年級的時候,所有知識都來自于老師的教授,猶如寒冬狂風,一襲暖衣溫暖身體,是渴望也是憧憬。老師的一生,站在三尺講臺,手拿白色粉筆,為學生講授不知重復了多少遍的知識,送走一批又一批祖國的花朵,從起點到終點,再回到原點,反反復復,從不知疲憊。因為老師們清楚,學生們的未來不僅僅握在學生自己手中,老師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有優(yōu)有差,但老師從來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差等人,天賦能力有大有小,但努力從來不會缺席。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描述的是老師的一生,老師似蠟燭,也似手中的粉筆,一點點犧牲自己,但給學生的卻是無限的光明與廣闊的知識。
現(xiàn)實社會中不乏有一些道德敗壞的師德現(xiàn)象,為了牟取不正當利益,對學生造成身體與心理上的不良影響。這種老師嚴重破壞了師德,違背了作為一名教育者的初衷。
唐太宗李世民曾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所以對于違背師德的現(xiàn)象,我們需要引以為戒,對于良好師德的現(xiàn)象,我們要以此為榜樣,不斷的學習,發(fā)揚無私奉獻的精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于教學來說也是如此,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吸收,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如澆花一樣,水分過少,花會因干涸而死,若水分過多,便因澇災而死,所以需要每天恰如其分的澆水,才會保證花兒茁壯健康的生長。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上講授的知識也需要老師由淺入深,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學生會因為吸收不了這么多的知識而落后。
對于自身而言,要時刻警醒自己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樹立崇高的師德榜樣。課前,認真準備教案,廣泛搜集材料,全面總結(jié)知識點;課中,細心耐心的為學生講授知識,提高學生的上課質(zhì)量與效率;課后,認真總結(jié)課上的重點和難點,做好學生學習的堅實后盾。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嚴格要求學生,更要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fā)掘?qū)W生的潛力,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與學生搭建一座有效溝通的橋梁,如遇個別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切勿動手體罰。
春風細雨,潤物無聲,只有樹立良好的師德典范,才能真正擔負起“老師”這兩個字的職責,讓我們的下一代,祖國的花朵身邊充滿陽光與水分,茁壯成長,成為社會與祖國的棟梁之才。(王猛)
原標題:《小巷人家》大結(jié)局,蔣欣帶娃刷爆全網(wǎng):媽媽什么性格,孩子什么命
原創(chuàng)觀點12小時前
原標題:花費近40萬讀完民辦高中國際班后無學籍無畢業(yè)證,教育局回應 學校給
原創(chuàng)觀點2024-11-25 19:08:05
原標題:放平心態(tài)、穩(wěn)住狀態(tài),心理專家支招緩解藝考生考前焦慮 孩子最近好
原創(chuàng)觀點2024-11-23 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