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第一次進課題組,聽組會,就跟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北京一所高校的大三學生張萌(化名)說。像張萌一樣,本科生參與科研,加入課題組,走進實驗
“我第一次進課題組,聽組會,就跟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北京一所高校的大三學生張萌(化名)說。像張萌一樣,本科生參與科研,加入課題組,走進實驗室,正變得越來越普遍?,F(xiàn)在,勇闖科研叢林的本科生越來越多。盡管初衷積極、動力充足,但真正走入科研叢林之后,不少本科生有些迷茫,一些帶本科生做科研的導師也心存困惑。到底本科生應該如何做科研,大家似乎都在摸索。(《中國青年報》7月8日)
2018年9月,教育部發(fā)布的《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的意見》指出,推動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基地向本科生開放,為本科生參與科研創(chuàng)造條件,推動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將最新科研成果及時轉(zhuǎn)化為教育教學內(nèi)容,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質(zhì)量本科人才培養(yǎng)。在這一背景下,勇闖科研叢林的本科生越來越多。盡管初衷積極、動力充足,但真正走入科研叢林之后,不少本科生有些迷茫,一些帶本科生做科研的導師也心存困惑。到底本科生應該如何做科研,大家似乎都在摸索。
基于科研成果推進本科生“做科研”,有的導師就會認為本科生沒能力做科研,對科研項目無法作出實質(zhì)貢獻,因此并不愿意花時間指導學生,甚至將其視為麻煩、增加工作量。有的參與科研項目的本科生,導師一直不派任務,就是派任務,也只是打雜,就是由于這方面原因,這讓不少學生覺得“做科研”沒什么意思。
本科生參與教授的科研項目,在發(fā)達國家一流大學是很普遍的,而教授對本科生也很重視,會以導師身份布置學生參與科研的任務,并花時間了解學生進行科研的情況,和學生交流參加科研項目的心得,共同分析、解決學生參與科研遇到的問題。這讓學生能逐漸進入科研的節(jié)奏,從不會、不懂,到快速融入科研團隊,甚至可在一些重要學術討論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就是用科研機會對本科生進行培養(yǎng),和課堂教學、實驗教學是同一個目的。
很多導師認為,本科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常不夠強。“帶本科生做科研基本上就是帶著一個‘菜鳥’打副本練級的過程,不能期待他能獨立完成任務,應該是導師把任務分解成一個一個簡單的環(huán)節(jié),并制定清晰明確的操作指引,以及說明導師想要的效果,這樣他才可能按照你的要求和指引一步一步完成”。
本科生的學術理論體系不健全,知識儲備不足,缺乏理解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其中有些能力可能需要基礎教育來補足。其實,任何年齡段的人,做科研都存在一定局限性,所以有局限性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方法去克服?,F(xiàn)實中,不能只給本科生做科研的政策環(huán)境,卻不為本科生量身定做一套科學合理的科研培養(yǎng)機制。
這套機制,要遵循實事求是和循序漸進的原則,既要保證科研培養(yǎng)內(nèi)容和本科生自身專業(yè)基礎相適應,又要進一步加強導師的教育責任,呵護本科生的科研初心,而不是將培養(yǎng)研究生的機制直接照搬過來。有了這樣一套機制,本科生對科研的興趣才能真正養(yǎng)成,他們的一腔熱血才能不浪費。即便最終未能成功,也有一定價值和意義。(程方圓)
原標題:花費近40萬讀完民辦高中國際班后無學籍無畢業(yè)證,教育局回應 學校給
原創(chuàng)觀點2024-11-25 19:08:05
原標題:放平心態(tài)、穩(wěn)住狀態(tài),心理專家支招緩解藝考生考前焦慮 孩子最近好
原創(chuàng)觀點2024-11-23 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