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暑假前,張女士正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將一張海外游學報名表拿回家,征求她的意見。思考再三,張女士咬咬牙,為孩子報了名。孩子這趟為期2周的英
今年暑假前,張女士正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將一張海外游學報名表拿回家,征求她的意見。思考再三,張女士咬咬牙,為孩子報了名。孩子這趟為期2周的英國游學將花費超3萬元。“我也覺得挺貴的,但是身邊也有不少朋友給孩子報了游學,我也不能讓孩子落后呀。”張女士說。
據(jù)了解,價格不菲的游學項目目前非常受追捧。游學項目的目的地一般是美國、英國等熱門留學國家,也有新加坡、日本等亞洲國家,歐美游學費用約為5萬元,亞洲游學費用約為3萬元。通常由25人組成一團,老師帶隊在當?shù)刂幕包c游玩兩周左右。在家長看來,“旅游+教育”雙結(jié)合的游學是一舉兩得的好方法。但高額的游學費用所達到的效果和收獲卻大大低于預(yù)期,“游”而不“學”、“游”多“學”少是突出問題。“孩子不參加是否就會落后”成了大多數(shù)家長不得不掏腰包的原因。
對此,專家表示“游學絕不是單純的旅游享樂,而是讓孩子在‘游’的同時‘學’,體驗異域文化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達到教育的目的。”而是要以有深度的“游”實現(xiàn)“學”的目的,讓孩子在游學的過程中觀察、體驗、思考。但由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限制,游學效果很多時候并不如父母的預(yù)期。
針對“游”而不“學”是一個突出問題。一位教育機構(gòu)負責人表示,導致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游學機構(gòu)、導師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確,導師將自己當成“導游”,而不是“教育者”,在帶隊過程中滿足于帶孩子看風景和購物,對文化和教育方面缺少深度的思考。另一方面,孩子重“游”不重“學”,不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所見所聞所感流于表面。
學生參加游學活動,確實可以探索課堂之外的世界,同時深化自己對學科知識的認識,感受到學有所用,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目的。但是學習方式是多樣的,家長要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和需要,理性選擇是否讓孩子參加游學活動,不可人云亦云,也不必過分焦慮。家長在為孩子選擇游學產(chǎn)品時,要特別重視游學的主題、地點、管理人員素質(zhì)等。比如,在地點的選擇上,要選擇具有人文精神的地方,讓孩子有物可看、有物可學,否則就不能實現(xiàn)游學的意義。(馮丹)
原標題:《小巷人家》大結(jié)局,蔣欣帶娃刷爆全網(wǎng):媽媽什么性格,孩子什么命
原創(chuàng)觀點12小時前
原標題:花費近40萬讀完民辦高中國際班后無學籍無畢業(yè)證,教育局回應(yīng) 學校給
原創(chuàng)觀點2024-11-25 19:08:05
原標題:放平心態(tài)、穩(wěn)住狀態(tài),心理專家支招緩解藝考生考前焦慮 孩子最近好
原創(chuàng)觀點2024-11-23 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