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2021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综合,免费 无码 国产无线

忽悠幾代人的毒雞湯 看看你的父母有沒給你喝過
來源:騰訊 發(fā)表于2018-10-08 14:21:03 編輯:張衡
摘要: 原標題:忽悠幾代人的毒雞湯 看看你的父母有沒給你喝過 幾米在《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里說: 有些父母喜歡教訓孩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但他

  原標題:忽悠幾代人的毒雞湯 看看你的父母有沒給你喝過

  幾米在《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里說:

  “有些父母喜歡教訓孩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但他們自己吃盡了苦頭,好像也沒變成人上人……”

  在我們的教育中,“能吃苦”似乎是一個無上的褒義詞。

 

  “這孩子這么能吃苦,將來一定有出息。”

  “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學習是要能吃苦的,“梅花香自苦寒來”的人生是要能吃苦的。

  可很多時候,一味重視吃苦的教育,實際上只是一場徹底的自我感動

 
 
   1

  父母對“吃苦”

  抱有太大的功利心

  大概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父母的一句話:“現(xiàn)在讓你吃的苦都是為了以后能走得順一些。”

  說是教育孩子,更像是催眠自己。

  一份針對“吃苦教育”的暑期調(diào)查顯示,81.8%的人贊同父母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65.7%的人認為這樣對孩子的將來有很大幫助。

  于是有的父母們?yōu)榱瞬蛔尯⒆踊?ldquo;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危險境地,開始人為制造苦難,“磨礪”孩子的精神。

  今年夏天,各種主打體力教育的暑期夏令營風靡一時:

  最小7周歲的孩子們,每天要完成至少五公里的跑山、基本功練習、武術腿法練習……

  此外,還有軍事夏令營,荒島求生,一元城市生存挑戰(zhàn)……

  明星樂嘉曾經(jīng)帶著年僅4歲半的女兒4天徒步穿越甘肅張掖沙漠,還將她送入少林寺。

  他說:“想了很久,終于決定送孩子進少林學習,愿她出來時煥然一新。”

  來源:樂嘉

  “煥然一新”,是多少父母的期待。

  父母們在買苦吃的路上愈走愈遠,也常常因此覺得孩子離“有出息”更近了。

  但體力上的苦,真的能夠直接深入心靈,讓孩子“面貌一新”嗎?

  恐怕不然。

  江西上饒,小女孩雯雯四歲時就有了“中國最小背包客”的稱號,她沒上過幼兒園,每年有一大半時間都在睡帳篷,吃野菜,每天還要步行十幾公里。

  雯雯走紅后,她的父親正準備帶她開始兩個多月的川藏線徒步之行。

  他說:“這點小困難跟她以后人生要經(jīng)歷的挑戰(zhàn)比起來不算什么,就得讓她吃吃苦,不能太安逸,才能懂得珍惜、獨立。”

  可面對記者詢問“你喜歡幼兒園還是去外面玩”時,雯雯選擇了幼兒園。

  很多家長在讓孩子“吃苦”時,完全不考慮子女的承受能力。

  前幾日,合肥一12歲少女失蹤,她留信說,“我不想活了。”

  當民警連夜找到女孩后才得知,女孩是因為父母給自己的學習壓力太大,才有了輕生厭學的念頭。

  圖片來源:微博

  成年人也很難完全承受住過度壓力帶來的“苦”,更別提小孩子。

  錯誤的引導,過度的施壓,可能會讓孩子的承受力崩盤,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父母的教育中先苦后甜總是伴隨著一種延遲滿足:今天吃苦,明天享福。

  可是,強大的心靈從來不是單純的吃苦就能培養(yǎng)的。

  期待著短時間的“吃苦訓練”,就培養(yǎng)出堅強的孩子,就能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一往無前,這種想法,未免太過功利化。

  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看的從來不是誰做的題最多,誰熬得夜最晚。

  科技發(fā)達的今天,我們越來越少受肉體辛苦的束縛。

  但“吃苦說”仍然有巨大的市場,尤其是在教育上。

  不少家長故意給孩子“挖坑”,并且指責他們“起不來就是懦弱”。

  讓孩子一次次承受挫敗,美名其曰“挫折教育”。

  其實,這是模糊了重點,將“不得不爬起來的壓力”和“積極面對困難的勇氣”混淆在一起。

  能吃苦和多吃苦,從來不能劃等號,更不能通過量變?nèi)シe累所謂的質(zhì)變。

  因為前者是能力,后者是非必要的經(jīng)歷。

  2

  吃苦不能一勞永逸

  不必繃得太緊

  我們從小被灌輸吃苦耐勞是優(yōu)良品質(zhì),長大后又有不少“成功學”導師大肆販賣“苦難學”。

  這些都讓“吃苦”看上去有種天經(jīng)地義的正確和不容置疑。

  但問題在于,很多人把“吃苦“視作成功的最有效途徑,并且將其理解成膚淺的皮肉之苦和機械重復。

  這背后隱藏的是一種“一勞永逸”的“懶惰思維”。

  南京某高校一年半勸退了49名本科生,其中一位叫李欣也的男孩,剛剛入學一學期。

  和許多同齡人一樣,他也有著相似的學生時代——從小學到高中,被作業(yè)、輔導班壓得喘不過氣。

  對他來說,高考就像是游戲中的最后一個BOSS,考過了,這場充滿痛苦和折磨的“游戲”就通關了。

  “那時候老師總說,現(xiàn)在多吃點苦,考上大學就進天堂了!”老師這句話支撐著李欣等著“苦盡甘來”的那一天。

  他形容自己跨入大學校門的心情是:“解放了!”

  緊接著,網(wǎng)吧,電腦游戲,吃喝玩樂……紛繁的娛樂生活讓李欣盡情釋放著這么多年來的壓力。

  自甘放縱的他,沒有留意學校規(guī)定:一個學期獲得學分未超過4分,將被紅色警示,作退學處理。

  這個上大學剛一個學期的男孩,因為只修了4學分,4門課程不及格,被學校作退學處理。

  他說:“大學剛開了個頭,沒想到就要結束了。”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考入重點大學,卻頻頻掛科,沉迷游戲,這些人是怎么想的?

  他們不是沒吃過苦,能夠考上重點大學的絕大多數(shù)人,多少都經(jīng)歷過熬夜、刷題……

  可是,長期在父母老師的控制下長大,一離開父母,就暴露出自控力不足的缺陷。

  很多父母會在高考前鼓勵孩子:上學時候多吃苦,考上大學就放松了;工作時多吃苦,當上領導就好了……

  但常常到最后“先苦后甜、一勞永逸”沒有實現(xiàn),反而成了讓一些孩子“放飛自我”的理由。

  而以苦為良藥,也常常讓人在刻苦之中漸漸失去了自我反思能力。

  四川大學教授王東杰舉了一個例子:一位中國學者到了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參與科研,徹夜不眠投入工作。

  一段時間后,負責教授和他談話,詢問他:你的實驗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有什么意義?

  這位學者卻茫然了,教授告訴他:科學家不是工人,只需要低頭做工就夠了,把實驗問題弄明白,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而功利性的吃苦教育往往讓學生只知道咬著牙低頭前行,卻忘記了時常反思自己做的事情意義何在。

  應了《燈下塵》里的一句話:“最讓人受不了的不是吃苦,而是你不知道你吃苦是為了什么。”

  萬事萬物都要有度,水滿則溢,弓滿則折。

  太緊的橡皮筋總會在某一刻斷掉,咽下太多無用的苦總會在某一天侵蝕精神。

  人生很少有“一勞永逸”的事情。

  真正的強大,不是總指望著熬過這一陣的苦,而是在可以享受時享受人生,在苦難來臨時毫不畏懼。

  3

  做有意義的事

  別吃無意義的苦

  吃苦是否會有回報,其實因人而異。

  成功者喜歡在演講和自傳中回憶自己艱苦的經(jīng)歷,為的是表現(xiàn)創(chuàng)業(yè)的辛苦和成就的來之不易。

  許多人經(jīng)常因此就只看到了他們的吃苦,忽略了其他天時地利因素。

  如今的娛樂圈中,各大公司的練習生是一大“風景”。

  他們的訓練也的確很苦:有人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有人忍著身體不適練習基本功……

  但前段時間的兩檔選秀綜藝讓我們看到,100個練習生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夠出道。

  《創(chuàng)造101》幕后全記錄/視覺中國

  并不是他們不夠苦,而是吃苦與成功,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因果關系。

  在金融學里存在一個幸存者偏差的概念,指的是忽略了某種篩選的過程只看到篩選結果。

  這種說法在教育中也能體現(xiàn),比如人們常常說的“畢業(yè)后學習不好的通常混得更好”,“沒讀書就創(chuàng)業(yè)照樣能賺大錢”。

  忽略了大基數(shù)背景只看到個例。

  常??吹匠晒Φ娜烁兄x貧窮,感謝苦難。

  而現(xiàn)實里更多的是因為“苦”而深陷絕望的人。

  女星李子璇出生在教師家庭,她在節(jié)目中坦言,從小母親就不讓她叫“媽媽”,只能叫“張老師”。

  她很少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快樂多是來自身邊的朋友。

  為此她有巨大的壓力,一邊害怕辜負母親的期許,一邊只能自己默默承擔。

  教育學者張文質(zhì)說:“生命是需要歷練的,但歷練的基礎是得到充分的甜,而不僅僅是讓孩子吃苦。

  苦吃多了,孩子也許是很堅強,但他不幸福,即使未來有了可以享受的經(jīng)濟條件,他也沒有那個能力。”

  要做有意義的事,而不要吃無意義的苦。

  真正能提升一個人的,是把有限的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一位曾經(jīng)北漂過的網(wǎng)友回顧自己的經(jīng)歷時,無限感慨:

  為了省錢,她租了一間每月幾百塊的小房間,房間里只有一張沒有樓梯的上下鋪,睡在上鋪的她每天上下床都要費很大功夫。

  而房子離公司也很遠,每天要提前兩個多小時去擠地鐵。

  其實她的工資完全可以租一間離公司近、條件更好的房子,可是她不愿意:“北京人才這么多,不多吃點苦怎么能追上別人。”

  然而這樣的奔波沒過多久,她就變得十分憔悴,整日抱怨。

  她最終離開了北京,帶著滿腹疑惑:“為什么我吃了這么多苦,生活卻沒給我半點回報?”

  也許后來她會明白,她吃的苦,擠地鐵、住小房間、不敢亂花錢,沒有一樣能幫助她在工作上成長。

  董卿曾告訴自己:“每一步路都不要白走。”

  那些無效、機械、沒有經(jīng)過思考的苦,其實只是無意義的自我折磨,甚至是在反向用力,拖后腿。

  對于“吃苦說”,過度迷戀或者徹底否認都是不科學的。

  比起吃多少苦,知道自己為什么吃苦才更重要。

  當你有信念,為達成目標所吃的苦就值得,而不是自暴自棄,覺得自己就是吃苦的命。

投稿郵箱:qingjuedu@163.com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热评话题

相關推薦
當人工智能褪去宏大的概念 一所小學的技術重構與創(chuàng)新
當人工智能褪去宏大的概念 一所小學的技術重構與創(chuàng)新

原標題:當人工智能褪去宏大的概念 一所小學的技術重構與創(chuàng)新力量顯而易見

觀察4小時前

學分不達標本科變???中國高校袋口將扎得更緊些
學分不達標本科變???中國高校袋口將扎得更緊些

原標題:學分不達標本科變專科 中國高校袋口將扎得更緊些 根據(jù)《長江日報》

觀察4小時前

2017年全國教育經(jīng)費執(zhí)行情況發(fā)布 我們在國際的教育水
2017年全國教育經(jīng)費執(zhí)行情況發(fā)布 我們在國際的教育水

原標題:2017年全國教育經(jīng)費執(zhí)行情況發(fā)布 在國際上是什么水平呢 近日,教育部

觀察4小時前

華中科技大學18人因學分不達標本科轉???“大學淘汰
華中科技大學18人因學分不達標本科轉???“大學淘汰

原標題:華中科技大學18人因學分不達標本科轉???大學淘汰制發(fā)廣泛關注 華

觀察6小時前

給少兒編程“降降溫”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正道
給少兒編程“降降溫”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正道

原標題:給少兒編程降降溫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正道 據(jù)中國之聲《新聞縱橫》

觀察8小時前

前途出國快跑第十年 到“三力”驅動產(chǎn)品迭代
前途出國快跑第十年 到“三力”驅動產(chǎn)品迭代

原標題:前途出國快跑第十年 三力驅動產(chǎn)品迭代 今年是前途出國高速發(fā)展的第

觀察2018-10-17 17:11:08

家長群成“拍馬屁群”該停一停了
家長群成“拍馬屁群”該停一停了

原標題:家長群成拍馬屁群該停一停了 該規(guī)定一出臺即引發(fā)廣大網(wǎng)友們的熱議

觀察2018-10-17 15:45:46

父母面對生活壓力 讓農(nóng)村留守兒童“再問題化”加深
父母面對生活壓力 讓農(nóng)村留守兒童“再問題化”加深

原標題:父母面對生活壓力 讓農(nóng)村留守兒童再問題化加深 從功能主義思路看,

觀察2018-10-17 14:26:10

沒批作業(yè)家長被懟 誰應該反思
沒批作業(yè)家長被懟 誰應該反思

原標題:沒批作業(yè)家長被懟應該反思 近日,網(wǎng)曝江西安吉幾名家長因未批改作

觀察2018-10-17 13:51:17

推廣通用規(guī)范漢字 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推廣通用規(guī)范漢字 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原標題:推廣通用規(guī)范漢字 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小學生走

觀察2018-10-16 14:54:43

?